時間:2024-07-03 10:1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康恒環境旗下多個項目進行了供熱、供暖、供汽等技術創新和改造,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節能降碳效益顯著,受到廣泛關注!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生活垃圾處理規模2250噸/日,3爐2機,采用高背壓機組技術,乏汽余熱利用(冬季向居民供暖)。項目于2023年11月13日完成改造投入運行,2023-2024供暖季預計實現供暖量78萬吉焦。
高背壓機組技術,即汽輪機提高背壓運行,使凝汽器排汽溫度升高,以提高循環水出口溫度用于居民供暖。該項改造可以更好的兼顧機組冬季高背壓供暖和其余季節純凝低背壓運行,且無需對汽輪機機組本體做較大改動,有較高的推廣價值與意義。
依據歐盟的能源效率評價標準和我國熱電廠計算全廠熱效率的計算方法,對青島市西海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供暖季參數進行測算,改造后,一臺機組的 R1 從 0.696 增至 1.042,全廠 R1 從 0.696 提高到 0.875,全廠熱效率從 26%提升到 41.9%,該項目準備于下半年請住建部專家組評審。
青島市西海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汽輪機高背壓供暖改造前后能效對比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處理規模600噸/日,以煙氣余熱深度利用技術實現冬季向居民供暖,年余熱回收總量11.5萬吉焦。
煙氣除濕及余熱回收一體化技術,可實現煙氣除濕脫水排放,回收水分汽化潛熱、煙氣顯熱及吸收過程中的溶解熱,全部釋放用于加熱熱網水,也有利于潔凈干煙氣的排放。這個項目可能會繼續做技術優化,將煙氣余熱深度利用好,每年的供熱就不止11.5萬吉焦,項目能效利用率還會有本質提升。只有把技術優化和管理優化相結合,爭取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項目改造才會取得顯著效果。
康恒環境柳州&朝陽項目,通過熱源+管網,實現為工業園區供汽。焦學軍表示,垃圾焚燒產汽售汽比售電更值,南方很多地方不供暖可供冷,需將成熟技術創新性地用于垃圾發電,管理創新有時比技術創新更重要。
柳州&珠海項目采取移動供熱方式,實現工業供汽。移動供熱雖收益有限,但仍是可行的附加業務。
截至2023年12月,康恒環境協同供熱項目數21個,對外供汽量達200萬噸/年,居民供暖面積265萬平方米。
焦學軍表示,垃圾焚燒領域的熱電聯產方興未艾,焚燒發電已經成為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的絕對主流方式,但能源利用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熱+電”聯供較純發電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需要挖掘熱用戶,向熱電聯產轉型;多種技術手段可有效助力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熱電聯產,這需要垃圾焚燒業主單位與技術提供方充分合作,引入各類供汽技術和余熱供暖工藝,提升全廠熱效率,提高電廠能效及經濟效益,為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