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28 10:02
來源:生態環境部
5月27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第二批7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經中國水網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督察發現,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連通后湖的老泵站河、釣場渠道等水體長期黑臭,黃陂區既不如實公示,也未開展有效治理,武漢市有關部門也未督促整改。灄口街道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老泵站河,形成3公里的重度黑臭水體,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為20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9倍,現場臭味明顯,群眾反映十分強烈。湖景新苑附近釣場渠道接納周邊2.75平方公里范圍內居民小區的生活污水,形成約0.4公里的黑臭水體,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為16.7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5.7倍。
云南省老海河位于昆明市主城區,兩岸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周邊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大量生活污水積存在河道內。現場督察發現,河道內沉積大量淤泥,水體明顯發黑,異味刺鼻。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高達43.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42.6倍,為重度黑臭水體。昆明市官渡區新螺螄灣排洪溝尾端積存大量生活污水,氨氮濃度為10.8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9.8倍,輕度黑臭。
除了黑臭水體以外,管網問題也是突出問題。
2019年4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工程,全面提升現有設施效能。但截至2024年4月,湖北省管網混錯接、缺陷整改完成率僅為43.6%、41.1%。。
管網問題不僅出現在湖北省,湖南省也出現了管網建設改造緩慢的情況。
按照國家有關要求,2023年湖南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規模占比應達到70%。由于管網建設改造進展滯后,據統計,湖南省實際僅為25.1%,其中,長沙市更是由2021年的35.6%下降至2023年的26.1%。2019年至2023年張家界市主城區管網排查出11281處缺陷和混錯接問題,目前未整改的比例高達90%。
02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督察發現,2023年,重慶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為102%,其中8家長期超負荷運行。其中,雞冠石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80萬噸,實際2023年單日最高處理水量達121.9萬噸,負荷率高達152%,造成該廠服務范圍內雨季生活污水溢流問題長期難以根本解決。據統計,2023年,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太平門污水提升泵站累計溢流時間約1440小時,共向長江溢流直排污水約900萬噸,溢流污水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為96.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3.8倍。重慶市三峽悅來排水有限責任公司設計日處理能力5萬噸,2023年實際日均處理水量5.8萬噸,單日最高處理水量達8.3萬噸,負荷率166%,全年共溢流24次,溢流時長605小時。
03生活污水直排、溢流問題突出
中央環保督察發現,湖北省、湖南省等地,生活污水直排、生活污水溢流問題顯著。
2020年4月印發的《湖北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督察發現,孝感市孝南經濟開發區三軍片區存在污水收集管網空白區,而孝感市卻未按要求如實上報有關情況,也未及時開展整治,每天超萬噸生活污水排入滾子河,在河面形成明顯污染帶,監測結果顯示,外排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為233毫克/升、20.8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0.7倍、19.8倍;天門市文昌路與竟陵東街交匯處的生活污水排放口每天仍有超6000噸生活污水直排天門河,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為193毫克/升、16.8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8.7倍、15.8倍。此外,星星大街、友誼社區等區域仍有62處污水接入雨水渠,最終通過公園泵站排入天門河。
湖南省岳陽市城區有大量雨污合流制箱涵,污水溢流直排現象突出。據統計,2023年累計有3000多萬噸雨污水直排洞庭湖。羅家坡污水處理廠2023年10月設備出現故障,但至今未得到解決,導致每天約7000噸污水直排小港河后匯入南湖。經監測,小港河氨氮濃度為9.2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8.2倍,輕度黑臭。
重慶市同樣存在生活污水溢流問題突出的情況。2019年4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經過3年努力,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督察發現,渝北區公園大道上府、中交中央公園臻頌等多個新建小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管理不到位,存在錯接滲漏等問題,部分生活污水通過溝渠和箱涵直排鏡湖。為緩減鏡湖水質惡化,渝北區建成投運鏡湖水質凈化站,但一直未安裝進出水水質在線監測設施,污水處理質量難以保證。2024年3月,督察組暗查發現,鏡湖入口處已形成約100米污染帶,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最高達10.5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9.5倍,屬輕度黑臭。鏡湖西側出口水體異味明顯,水面漂浮大量泡沫,監測結果顯示,氨氮和總磷濃度分別為4毫克/升和0.47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3倍和1.4倍。
督察發現,上海市部分區域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善,管網混接、雨污合流,造成雨天大量污水溢流外排。一方面,部分雨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擠占污水處理空間,導致部分污水得不到處理,直接溢流排江。2023年全市有3500余萬噸污水直排長江,其中經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溢流口外排的就超過2500萬噸。另一方面,大量污水進入雨水收集系統,兩者混合后經防汛泵站直接排入河道。全市現有的371座防汛泵站中,124座存在雨季排污問題,污染城市水環境。受其影響,虬江、桃浦河等河道多次出現雨季水質惡化現象。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