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09:53
來源:E20水網固廢網
作者:代維昭
其次是要符合企業自己的獨特基因和比較優勢,行業越卷,越需要核心競爭力。很多方向比如國家資源重投的新能源、芯片半導體等,雖然“看上去很美”,但“為什么是我?”這個基本戰略問題回答不了這個方向就不能選;
第三是這個方向最好有些“跨界”紅利,比如環保+資源化,環保+節能,環保+國際化等,企業需要通過跨界合作、技術創新等方式,打破產業邊界,尋找新的增長點,有跨界往往就不會那么卷。
從實施路徑看,用好跨界人才,通過設立類似產業研究院的機構研究新場景,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
戰略方向選好后保持聚焦尤為關鍵,環保行業未來是“專精特新”企業的天下,企業需要聚焦在一個點上,持續構建核心競爭力。行業內卷也有好處,那就是細分領域里真正的“專精特新”公司可以贏家通吃。
三、團隊構建的靈魂拷問:第二曲線能不能找到優秀的“創業團隊”?企業老大是不是有“重塑團隊”的決心?
人是最有張力的,成本最低的,最有能動性的因素。團隊的價值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沒有優秀的創業團隊就不可能有“二次曲線”。
搭建優秀的創業團隊可以說是二次曲線實現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這既需要類似高能環境那樣“老人+新人”的專業搭班子,也需要很大的機緣,因為具有企業家素質的團隊帶頭人真是可遇不可求。
另外,二次曲線是環保企業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切換,實現二次曲線需要企業基因根據環境變化、業務需要不斷進化,這是對現有團隊人性的挑戰,也是對團隊成功路徑依賴的挑戰。
從一次創業到二次創業可以說是“驚險一跳”,如果這個時間點上企業老大做不到大刀闊斧的重塑團隊,是不可能激發出二次創業的活力來。
重塑團隊,重新激發創業的氛圍和精神,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甚至可能要揮刀斬馬謖。但不這樣,就只能任由大企業病腐蝕二次曲線的活力。
四、機制適配的靈魂拷問:現有的第二曲線業務是不是有一整套機制進行匹配和支撐?
機制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使是國家這個超大組織也是一樣適用。中國1978年啟動改革也是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的,一個全國性的“創業機制”下去,每個家庭的積極性和潛力立刻就發揮出來了,黃金發展四十年就此開啟。
一系列機制設計是企業實現第二曲線的重要保障。用機制激發內部人才,用機制吸引外部人才,這是企業創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
我們需要觀察:
有沒有合理的決策機制讓創業團隊能夠快速自主決策,從而快速響應市場?
有沒有良好的共享機制真正實現“人作為資本要素參與分配”?
根據創業團隊的業績表現不斷動態調整的激勵力度和激勵方式?
有沒有適當的競爭機制激發團隊潛力以及互相學習、迭代的氛圍?
有沒有合理的容錯機制鼓勵創新,讓創業團隊沒有后顧之憂?
有沒有嚴格的風控機制明確創業團隊經營風險的底線,讓二次曲線培育的風險整體可控?
......
創業是最好的修煉,實現二次曲線更是擺在優秀環保企業面前的新修煉,大挑戰。正在培育第二曲線的環保企業,我們捫心自問,這四個角度的靈魂之問實際能做到多少?
最后的話
行業困局既然不可避免,不如積極擁抱變化,把突破這個困局、穿越周期作為企業團隊修煉、積蓄能量的契機。組織各層面都具備創業狀態是環保企業走出困局的最佳狀態,對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來說,“創業”應該始終在路上。
《反脆弱》里說:“有些事物能從沖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和壯大。”
確實,行業困局之下,大批缺乏競爭力的環保企業會消失,而能擁抱變化,通過有效適應環境積蓄能量的環保企業反而可能贏者通吃。
用這本書里一句話結尾:“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與企業家朋友們共勉!
特別感謝瀚藍環境金總、高能環境車總、中化學生態盧總以及魯信天地人環境謝總跟我耐心分享關于實踐二次曲線的真知灼見,也歡迎更多對二次曲線有興趣的朋友與我聯系,一起探討、實踐。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作者微信交流~
作者簡介
代維昭,北大縱橫高級合伙人,戰略及賦能型組織專家,E20特邀研究員。曾任北大縱橫技術委主委,E20高級合伙人,董事,韓都衣舍電商集團首席戰略官,高級副總裁。多年來以推動企業變革與成長為使命,致力于環保行業組織變革的研究與實踐。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