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8 10:07
來源:超級團隊super teamX
作者:李謙子
而純粹鉆研《道德經》的書,則浩如煙海、高手如云,我卻一本也沒有去鉆研。
前者讓我發現了自己能夠敢動筆的基礎,而后者,卻讓我慶幸沒有去被其他道行勝于我的高手,在我腦中先入為主植入他們的思想。
同樣基于我的習慣,必然設定明確的目標,寫書主要目的還是服務于我的工作,定位于結合管理和個人成長來讀《道德經》。并由此設定時間限制,起初計劃兩個月,最后用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基本上是不工作了,全身心在寫書。
開始還不知天高地厚,比較隨性,也不是通讀全書后再寫,而是對哪一章特有感覺,就寫哪章,兩三章算一篇。
回頭看,這個特別的方式恰恰適合我的水平和研讀中的進化過程,也匹配了我的目的。
前六篇(也就是本書的上卷)很過癮,酣暢淋漓,結合自己的經驗灑灑脫脫就寫完了,其實,這還是最近五六年來隨手翻《道德經》在朋友圈寫點感悟的水平,略微深入了一點點而已。
但寫了六篇,就出問題了:
一是如果不深進去,僅僅靠《道德經》某章顯眼的主題的關聯來啟發,寫原來幾十年的管理經驗,不夠深入。
再有《道德經》本身觀點重復率很高,重復之處之間也有玄機,但僅僅靠前述的顯眼主題來寫,這種重復自然也會導致寫不下去。
所以真正讀通、立論和成書,是分了三個階段的:
第一階段 生解
“生解”階段大概一個月,我把《道德經》死磕并自己解讀了一遍,這是第一階段。
我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剩下時間就在讀和寫。
這個階段非常痛苦,磕磕絆絆基本解完了,故意只留了一章沒解,就是第一章!
第一階段,寫出來的東西很一般,但是補上了我欠缺的讀書的基本過程。
因為是寫書,所以讀的十分深入,而且反復與自己的管理體會進行結合,完全不同于五六年來的隨手翻,但每一章大約只花費4-6個小時。
第二階段 玄
第二階段,我深度研讀并寫下了第一章感悟單獨成篇,花了四十多個小時,非常痛苦,卻非常爽(讀道德經的管理學體會-上 | 終始:玄-有無-做好人解讀32;讀道德經的管理學體會-下| 終始:玄-有無-做好人解讀32)。
《道德經》的核心是“玄”,“玄”是開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章。“玄”形象的表達了 “陰陽”之間相互作用與遞進的過程。
通讀全文,在連續花了四十多個小時瞌通這一章時,我自己對《道德經》的認識終于從量變到了質變,摸到了“道”的門。
也是這個階段,我隱約竟然看到了自己能建立,和即將建立的理論系統。
讀書要“接化發”(薛濤:讀道德經的管理學體會——用“接化發”來讀書),不能吸收和建立自己的工具,我覺得是對不起《道德經》這種級別的書的。
我匯總成一個工具,我起名叫“人書金字塔”,意思是人通過形而上的思辨和形而下的知行合一,形成的認知結構。
這個階段發現,通了第一章以后,除了上卷那六篇酣暢淋漓不忍改動,后面磨磨唧唧寫的基本上就廢了,都要重寫!
第三階段 魔怔
寫完第一章就代表著第三階段的開始,也代表著我進入了“失去睡眠的階段”, 進入了一個魔怔狀態。
這一階段,就像進入了“妙門”,一旦進入“妙門”,你就會覺得勢如破竹,一切皆通。
看晦澀的章節,越寫越來勁,看淺顯的章節,越看越無聊,而我之前的狀態是恰恰相反,淺顯的好寫,晦澀的不知道怎么寫。
那個月基本上每天就睡一到兩個小時,就會被滿腦子的想法叫醒,每天不停地寫,將大部分章節全部重新寫了一遍,寫完后,我有一種重生感。
這和創業一樣,開始會覺得挺爽,無知所以無畏,就去干;后面了解的越深,越會有迷失感,會進入長期苦熬,在慢慢的,突然就通了、順了、找到感覺了,但是也還依然是一種持續的痛并快樂。
李謙子
超級團隊創始人
《道德經》幫您構建了精神樂園?
薛濤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
《道德經》其實是我通讀的第一本經典古籍,而且是“只可悟,不可言”的經典,我拿來寫書,你說我膽子大不大?
但《道德經》是我讀的中外古往今來最認真的一本,也是讓我最有敬畏感的一本,他深邃無比,也讓我體驗了不可言的感覺,完全體驗到了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那種大喜悅,也明白了孔子為何說“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道德經》也來自《易》。
在五十歲時,能坐下來,因為自己的“狂妄”去悟《道德經》,逼著自己死磕,完全理解了孔子六十歲時候讀《易》的感覺“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而將至云耳”。
我通過《道德經》找到了悟道的快樂,恰恰來自我寫書的魯莽,就像看了N多套卷子和答案,不如上手寫一套卷子。
這個還在于我希望將《道德經》的理解和我的生活體驗及工作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因為我依然覺得生活這本書比別的書更加有價值。
李謙子
超級團隊創始人
《道德經》的魂是什么?
薛濤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