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09:27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張問之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支持綠色發展這一政策指引頗有感觸。在企業創新指標中,對于綠色發展、低碳循環或將有新的評估視角,并將加大考量比重。
綠色發展,不僅僅局限于本身屬于綠色產業、也服務于綠色發展的環保行業,綠色發展理念已滲透于各行各業。當下,CCER碳交易、ESG等正在構建整體的金融循環系統。
01 新能源、儲能等低碳行業迎新機
“應引導金融賦能到對電池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做好科技創新,致力于降本增效,提升光伏產業的競爭力,推動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立足光伏行業,談及金融資源如何更好地賦能綠色發展,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直言。
在他看來,面對“太瓦時代”的到來,當前乃至未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仍是聚焦電池效率提升主賽道。近期,隆基綠能再破世界紀錄,公司研發的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9%,刷新該項電池效率世界紀錄。而這背后,正是公司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從2012年上市至2023年上半年,隆基綠能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20億元。
薛濤看來,更多金融資源的支持,必將進一步促使綠色發展相關賽道及企業更快地成長,盡快實現規模優勢,提升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時間優勢,進而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如果政策得到落實,新能源和儲能等產業會受益,與此相關的回收體系建設會提速。”薛濤說。金融機構投資綠色發展,核心考量依然是回報機制,及其背后的風險寬容度及配套的金融管理體制、企業管理機制等。既是綠色產業,回報機制又相對明確的細分賽道,必然受到資金青睞。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相對較好的節能、新能源領域,成為各大金融機構及資本追逐的領域。各細分賽道頭部企業資本動作頻繁,投產、擴產進度頗為迅速,且不乏延伸產業鏈及跨界“入局者”。
以儲能賽道為例,在重力儲能領域布局已久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中國天楹已取得重要突破,公司研發的“100MWh重力儲能成套裝備”被國家能源局列為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標志著新型重力儲能技術裝備實現國產化。
而中國天楹新能源業務版圖的拓寬,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如7月31日,中國天楹以“央地合作增信”模式簿記發行私募債券23天楹GK,完成了深交所首單民企藍色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建設國內首個重力儲能項目“南通市如東縣100MWh重力儲能”。
另據中國核電15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中核匯能將開展新能源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申報工作。本次發行擬入池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廣西富川協合風電項目、新疆北塔山風電項目。
02 促使企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完善
“政策導向或將促進企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的完善。在企業創新指標中,對于綠色發展、低碳循環或將有新的評估視角,并將加大考量比重。”薛濤說。
如企業對產品的考量,或將從原有的市場競爭力單一指標,增加對產品耗能、碳排放整體情況的考量。在綠色發展背景下,產品的設計也將更多地考慮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循環利用等,進而從材料選擇、工藝等方面添加更多的綠色設計理念。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以傳統“兩高”(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為代表,龍頭公司對綠色發展重視程度日漸提升,并明確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和減碳時間表,低碳轉型正闊步向前。
“河鋼股份正在按照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和低碳發展技術路線,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由‘綠色制造’向‘制造綠色’邁進。”河鋼股份董秘張龍解釋說,爭取在2025年碳排放較峰值降低10%,2030年較峰值降低30%,并最終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技術創新、生態合作也正在各行業展開。據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喬健介紹,聯想合肥產業基地智能排產,排產時間由6小時縮短為1.5分鐘,每年節省2698兆瓦時電力,可減少超2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隆基綠能則通過“供應鏈綠色伙伴賦能計劃”,號召200多家行業伙伴響應,50多家行業伙伴開展碳盤查,10多家行業伙伴制定科學減排目標,5家以上行業伙伴落實節能減排行動。“企業不僅專注于股東財富的積累,還應兼顧和平衡各個利益相關的利益要求,產生社會效益。”李振國說。
“更長遠來看,綠色發展本質上源自科技創新。”薛濤說。而企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的完善,將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促使企業在原有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創新基礎上,走得更遠更穩,也更易于吸引到金融資金支持,這或許是政策的又一引導意義。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