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算過之后如果能做就要到第二層級——投入產出比,如果是自己完成,可以算一算財務收益;或者能不能借力來降低成本支出或者風險支出,這些都要計算在內。有些業務需要去現場很多人,不適合我們,就要考慮有沒有合作伙伴可以幫我們來完成,然后我們取收益微笑曲線的一部分。產出的計算也非常復雜,比如研究部門做咨詢業務的產出,要看這個業務是不是提升了研究力,比如水業、固廢研究中心的這幾年一些具體到項目層級的研究,對于咨詢研究就是很難得的深入的機會,現在只做行業研究是不夠的。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要看產出上有沒有循環,投入產出的計算在我們腦海中要成為一個習慣,怎么借力減少投入?尤其降低不可控的隱性風險投入,是否有其他的產出?是在一年、兩年還是第三年產出?是直接的經濟產出還是三力產出?這些東西都要計算,這是乘法。
計算完乘法以后,人均生產率也是部門里面要經常計算的。我們在做一些定制業務的時候,生產率是一定要想的,各部門也要有人均生產率報價的計算體系。收益大于人均成本的是可以做的,但如果對“三力”,對于后面的產出沒有持續貢獻,只是賺一筆錢的問題,那我們不一定要去額外做這么多的定制化服務,因為它的產出沒有別的,只是掙筆錢而已。
同樣,在個人的選擇上,也要考慮生產率問題,每個人的時間就那么多,不能天天996,怎么能比別人優秀?肯定在于學的東西上,在工作能力的培養上,要找到生產率比較高的部分,把自身的長板做出來。
第四點,就是生態限制因子。在生態學上,即使有豐富的陽光,豐富的水,樹還是不能長大,為什么?可能就是缺鐵,只要一克就夠,它就是沒有,葉子就黃了,樹就死了。廣泛意義上說,生態限制因子,就是影響一個公司,影響一個組織,影響一個植物、一個動物的因素可能是五六十種一百多種,但是直接制約它的生產狀態、生長狀態的,可能就是那一種,就是所謂的短板木桶理論,就那一個因素,比如微量的鋅,必須在合理的范圍內。
生態限制因子在公司和個人層面要考慮什么呢?我們的業務收口到公司人力資源的瓶頸,有些項目只要能覆蓋人均成本就可以做,但是如果收口到某一個人,而那個人抽不出來,生產能力就這么多,那這件事基本上就卡住了,這個因子就沒破。公司要發展壯大,要把因子破了,做不到之前就要考慮平衡,平衡就是兼顧別的重要任務以后再回來算。
加減乘除做完正好是一個循環,不是說一次循環就可以,也不是說什么都不做,有些東西沒做過,可以做一次,但是效率計算器要在腦子里反復的轉,它是一個循環計算的過程。
這樣的想法在什么時候進行?工作在8小時之外,還是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琢磨,這樣越做越聰明,作為部門經理,作為項目主管,就能夠使個人和他的組織,變得非常靈敏和有效率,在這種思考中間,就能夠帶來個體的效益提升,帶來公司整體效率的提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