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09:5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曹斌、朱成武
高質量發展一詞首次提出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表明中國的發展路徑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了“高質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作為國家邁入新時代的新理念,企業家們更容易從宏觀視角理解高質量發展,都在等待高質量發展給自己帶來新的紅利。然而,如果高質量發展真的從“頂層設計”下到“凡間”,我們做好迎接高質量的準備了嗎?
現象:如何認識我們自己的“大而不強”
2023年,環境行業迎來了產業化元年。我們提出了環境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相較于前兩次浪潮的市場化和資本化,第三次浪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環境產業的自我救贖。換言之,如果環境產業的前兩次浪潮屬于“被動式”發展邏輯,那么第三次浪潮就應該是環境產業主動尋求發展驅動力。
為此,E20環境平臺攜手污水處理和垃圾焚燒龍頭企業,依托“雙百跨越”標桿行動發起了質量分級進階行動,不僅共同探討作為環境基礎設施未來的服務產品化的方向與實踐,更以發現乃至挖掘真正“好產品”為抓手,為環境行業打造“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階平衡。
這一活動得到了諸多技術產品、裝備產品供應商的支持,其中垃圾焚燒年度用戶推薦產品已于8月31日上海固廢熱點論壇發布,污水處理年度用戶推薦產品將于10月19日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揭曉。
但是也讓我們從更多的企業家嘴里聽到了這個行業“大而不強”的種種表現,這也暗示了環境產業“一路狂飆”之后留下的問題,正在或者已經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環境產業已經沒有增量市場,我們準備放棄這個行業。”某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無奈地介紹。
“優質優價對于環境行業太難了,產品質量提高了,該拿回的錢也拿不到。”某企業負責人表示。
“這個行業太卷了,競爭不是激烈而是慘烈,技術抄襲、劣幣驅逐良幣太坑人。”某企業技術部負責人說到。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這不是在賣慘,我們環境產業是真的慘!技術門檻偏低、產品價值低端化、缺乏產品品牌、產業鏈協同不暢……這是我們在環境基礎設施關鍵裝備分級進階評審會過程中的真切感受。
原因:內外因共同作用,首談內因第一性
不可否認,上述現象和問題顯然是無法匹配高質量發展需求。這也就是為什么說當高質量發展真正來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好了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準備,我們是否擁有了架橋接引高質量的能力?
眾所周知,當內外因共同發揮作用的時候,內因才是關鍵。高速發展已經讓規模成為環境企業賴以生存的智慧和習以為常的秩序,其本質依然是“被動式”的發展邏輯,把企業自身的發展放置于市場“量”的需求,而忽略了“內功”的修煉。因此,當發展范式從“高速”切換到“高質”的時候,環境企業顯得似乎無所適從,沒有了增量市場的環境產業讓企業家們望而卻步,利潤薄競爭大業績難成為“新常態”。環境企業如何修煉“內功”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思考一下“環境產業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是綠色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十四五”以來,以雙碳戰略為抓手,中國開啟了一場全面的經濟社會的綠色變革,環境產業在這場綠色變革中毫無疑問成為主力軍。因此,環境產業的市場不再是“規模”,而是“質量”和“效率”,追逐市場規模的環境企業勢必因為難以適應新的需求而被“淘汰”。
二是高質量發展改變了環境企業的服務目標。高質量發展需要環境企業解決的不僅是污染問題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更是要用產業力量實現不搶自然、不搶別人、不搶后代、不搶未來、均衡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這就要求環境企業要敢于在保障公共服務基礎功能之上,建構“定義美好”的能力和“實現美好”的愿力,這也為環境企業創造了新的應用場景。因此,只把污染物處理干凈的傳統環境企業是沒有未來的,無法“創造客戶”的環境企業更是難以生存。
因此,聚焦到環境企業這一微觀層面,高質量發展本質就是“自強”,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供質量第一的產品,即把為客戶創造價值從“口頭禪”變成“金剛鉆”,從客戶價值的角度有能力提供有場景、易交付、能迭代、可評價的產品;
二是創造多元價值,即實現從單一功能產品到可感知、分析、優化、決策的智能單元再到具有生態思維和系統思維的生態系統,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甚至為客戶創造需求,從而實現系統的“效率最優”;
三是搭建供需信任的紐帶,即為產品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品牌,不僅梳理產品在客戶心目中的豐碑,更是主動構建良性的供需關系,從社會價值的角度提升產品品牌的影響力。
路徑:質量分級標準驅動環境企業高質量發展
什么能夠一舉三得,實現環境企業高質量發展呢?答案就是標準化。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得標準者得天下。標準已超越貿易規則范疇,成為主導技術趨勢、影響產業生態、決定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但是對企業而言,為什么做標準,做什么標準,怎么做標準始終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關鍵問題。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修訂出臺了《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僅著力激發企業主體創新活力,規范企業標準化工作,更強調引領企業標準化水平提升。
首先《辦法》再次明確了高標準引領高質量。《辦法》開篇第一條就提出要通過“提升企業標準化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確保產品合格的底線和紅線,企業應當對標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基于創新技術成果和良好實踐經驗,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企業標準,支撐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讓企業標準成為“質量第一”產品的標尺。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