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專家解讀 | 加快先進技術示范推廣 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

時間:2023-09-12 10:46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近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3〕1093號,以下簡稱《方案》),對新時期加快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作出全面部署,對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快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是同時期全世界促進新能源發展、提高能效碳效、改善空氣質量最迅速的國家之一,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比,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粗放發展方式仍未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的關鍵支撐作用愈加凸顯。

從長遠來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主要發達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綠色低碳技術正在加速更新迭代,成為全球競爭和國際合作的重要焦點。我國雖然部分綠色低碳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在前沿技術示范、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產業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方案》提出,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加快占領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高地,這對支撐我國高質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構筑面向未來的國家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全局謀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關鍵支撐,并且具有很強的外部性,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生態效益。但同時,綠色低碳技術覆蓋面廣,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不同新興技術的研發創新、示范推廣等都有一定不確定性。在這種背景下,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實際,兼顧短期和長期,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全局角度系統謀劃。

《方案》從統籌發展和減排角度出發,將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推廣與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有機結合。同時,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既考慮了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先進技術,也考慮了非化石能源相關先進技術;既包含了能源領域源頭減碳先進技術,也包含了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過程降碳先進技術,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等末端固碳先進技術。此外,注重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明確示范項目要體現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減污降碳協同、示范效應明顯。

三、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需要各方協同發力、久久為功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不能一蹴而就。在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推廣工作中,也需要結合不同階段的發展形勢和要求,結合各項技術特點,尊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規律,堅持久久為功。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更重、時間更緊、問題更復雜,在當前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多情況下,支持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應用有助于統籌發展和安全,助力提升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水平。

《方案》堅持系統思維,既從技術供給角度,明確了不同類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的具體方向,也從技術需求角度,強調了要與工業、建筑、交通等終端用能領域、產業園區等應用場景相結合。同時,《方案》強調要增加政策供給,明確了要從中央預算內投資、金融稅收政策、資源環境要素等方面強化支持力度。此外,《方案》還對示范項目組織申報、遴選推介、事中事后管理、經驗推廣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為確保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取得切實成效提供了堅實保障。

當前,我國正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也處在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矛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加快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推廣,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低碳產品服務的需求,將助力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進步。(作者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 呂文斌)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