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09:12
來源:安徽生態環境公號
2023年7月,安徽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亳州市發現,利辛縣、蒙城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不力,面源污染問題突出,畜禽養殖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多發,養殖污染信訪投訴量居高不下。
基本情況
利辛縣、蒙城縣為安徽省畜牧大縣,均承擔國家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兩縣分別有規模養殖場878家、308家,散養戶351家、1388家,2022年生豬養殖量分別為118萬余頭、160萬余頭。畜禽養殖污染一直是兩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也是影響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歷次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2022年以來12345等平臺轉辦利辛縣、蒙城縣畜禽養殖領域信訪件分別達148件、132件。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央財政資金獎補項目低質低效
2017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要求,以畜牧大縣為重點,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利辛縣、蒙城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共包含6個區域性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兩縣各3個),總計領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664萬元。督察發現,兩縣推進不力,跟蹤問效不夠。6個項目均不同程度存在建設滯后、低效運行或建而未用等問題,2022年總計處理畜禽糞污5.5萬噸,僅為設計能力的17.7%。
利辛縣原點科技生物工程公司畜禽糞污集中處理項目領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234萬元,設計處理能力10萬噸/年,2022年僅處理糞污2.2萬噸,作用發揮不明顯。利辛縣創佳農業發展公司畜禽糞污集中處理項目領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53萬元,本應于2020年底前建成投運,但至督察時仍未運行。利辛縣鑫圣農業科技公司畜禽糞污集中處理項目領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47萬元,該項目長期不正常運行,大量糞污露天堆放在廠內無防滲地面,污水橫流、臭氣難耐。廠內積水采樣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690毫克/升,氨氮219毫克/升,超地表水V類標準16倍、108倍。
鑫圣農業公司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大量糞污露天堆放
蒙城縣對國家級整縣推進項目研究不充分、決策不科學,將3個糞污集中處理項目指定給蒙城縣興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縣屬國有企業)建設運營。該企業不具備有機肥生產技術能力,導致投資1.25億元(含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002萬元)建設的三個有機肥項目,2021年底建成即閑置。截至督察時,蒙城縣僅有一個項目于2023年4月投入試生產。
蒙城縣投資1.25億建設的三個糞污處置中心,建成即閑置
(二)畜禽養殖面源污染問題突出
督察發現,兩縣畜禽糞污還田監管不到位,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多發。督察組共抽查兩縣20余家畜禽養殖場(戶),80%以上存在違規還田、違法排污等問題。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將畜禽糞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應當與土地的消納能力相適應,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環境。目前,兩縣各有137家、76家規模養殖場的糞污貯存發酵設施容積達不到規范要求。部分養殖場消納土地面積嚴重不足,有些養殖場甚至“預留”耕地,不進行耕種,只用于集污。“建個養殖場、撂荒一塊田、傾倒一池糞、污染一片地”在一些區域多處出現。
利辛宜貿養殖小區糞污貯存發酵設施容積與養殖規模嚴重不匹配
利辛縣宜貿養殖小區設計生豬年出欄量28000頭,按要求應配套2800畝以上消納土地,建設容積2.5萬立方米以上糞污貯存發酵設施。但實際消納土地面積僅180畝,貯存發酵設施容積不足7000立方米,2022年10月以來,共計“還田”未經有效處理的糞污1萬立方米以上,遠超土地承載力。該養殖小區還以還田為名,行排污之實,將大量糞污集中傾倒至“預留耕地”,不按要求翻耕入土,且連續兩季不種植任何作物,30余畝基本農田成為“集污池、曬糞場”,長期撂荒。利辛縣孫集鎮栗某國養殖場、栗某友養殖場等多個養殖場也存在類似問題。
基本農田變成“集糞池、曬糞場”
此外,利辛縣西潘樓江某養牛場、圖強養殖場、闞疃鎮李某家庭牧場,蒙城縣李某養鴨場等養殖場(戶),存在雨污不分、糞污滲漏直排等問題。蒙城縣襄蒙農牧有限公司設置多個管道與場區外水溝相連。督察組現場檢查時,該企業正向場外水溝直排污水。
襄蒙農牧有限公司場外溝渠布滿糞污
過量還田、傾倒糞污、污水直排等行為,導致大量污染物在農田、溝渠、坑塘聚集,嚴重影響區域水環境質量。對利辛縣宜貿養殖小區、蒙城縣襄蒙農牧有限公司周邊水塘、河溝采樣監測,氨氮分別高達59.2毫克/升、225毫克/升,超地表水V類標準28.6倍、111.5倍,均屬重度黑臭水體。
基本農田成為養殖場的“集污池”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