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0:05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劉健 攝)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利劍作用。請問,前兩輪督察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如何?第三輪督察預計何時開展,與前兩輪相比將有何不同?謝謝。
黃潤秋: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大家知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體制創新和重大改革舉措。2015年,從河北開始試點,到去年6月份,圓滿完成了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輪督察全覆蓋,對20個省(區)開展了督察“回頭看”,對兩個國務院部門、6家央企開展了督察。
督察中,我們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和問題導向,敢于啃最難啃的骨頭,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現了中央肯定、百姓點贊、各方支持、解決問題的良好效果。截至2023年6月,第一輪督察“回頭看”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完成率超過97%;第二輪督察明確的2164項整改任務已經完成超過64%。兩輪督察共受理轉辦群眾的信訪舉報28.7萬件,到目前為止,已辦結或階段辦結28.6萬件。一些重大突出問題整改取得明顯成效。比如,甘肅祁連山從曾經的亂采亂挖、亂占亂建逐步恢復到林草繁茂、河清水暢,從大亂到大治;寧夏賀蘭山無序野蠻開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歷史“瘡疤”逐漸愈合;昆明長腰山,滇池一、二級保護區內違規建筑已全面拆除,大地重披綠裝。
這些年下來,對督察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督察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效,最關鍵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90多次,明確指示我們該查處的查處、該曝光的曝光、該整改的整改、該問責的問責,特別是關鍵時刻一錘定音、撐腰打氣,是我們深入推進督察的底氣所在和動力源泉。在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要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利劍作用。
二是問題找得準。注重精準、科學、依法督察,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這些年,我們重點關注了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十年禁漁”、黃河流域“四水四定”等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的突出問題,關注嚴格控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和去產能“回頭看”落實情況,關注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這樣一些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為被督察對象精準畫像、把準脈。把各地的問題查實查細查透,對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緊盯不放。
三是追責問責到位。對督察發現的重大問題、典型案例移交地方依規依紀依法嚴肅精準有效問責。兩輪督察下來,我們共移交責任追究問題667個,被督察對象共追責問責9699人,其中廳級干部1335人,處級干部4195人,切實發揮了督察的警示作用。
四是注重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加強督察人員的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既做到政治強、本領高,又做到作風硬、敢擔當,充分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提升精準高效發現問題的能力。比如,在長江、黃河警示片的拍攝過程中,我們和央視一起,每年現場調查拍攝的時間長達7個多月,行程超過60萬公里,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紅外等新技術新手段,保障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
今年是第三輪督察開局之年。我們將堅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謀劃開展好新一輪督察,利劍高懸,動真碰硬,推動被督察對象切實扛起美麗中國建設重大政治責任,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貢獻。謝謝!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