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8 09:2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谷林
近日,界面新聞一條火鍋店與餐廚企業的“打架”報道引發行業關注。涉事件雙方各說各話,顯得都很在理,在作者看來,這一樁案例恰恰反映了當前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三個痛點問題。
近日,界面新聞一條火鍋店與餐廚企業的“打架”報道引發行業關注,事情具體是這樣的:
之前,思博盈動公司通過公開投標獲取了南充市轄城區《城鎮生活垃圾經營性清運、收集、運輸服務許可》。后思博盈動發現南充市連鎖企業“忘情水”魚頭火鍋私自收集自家的廢棄油脂賣給別的企業,便將其舉報,使其廢棄油脂囤放點被查封,從而引發雙發糾扯:
思博盈動介紹,廚余垃圾要維持運轉,主要靠政府補貼和廢油回收,但南充政府沒有企業補貼,廢油是廚余垃圾里唯一有利潤的部分,但很多火鍋店將有利潤的廢油私自外銷了,而沒有利潤的廢水、廢渣就交給自己,對企業嚴重不公平。同時由于執法部門人手緊張,很多時候只能是餐廚企業自己去餐飲企業調查取證、然后再向執法部門舉報。
對此火鍋店并不認同。他們介紹,思博盈動的廢棄油脂收購價太低,1元/斤,而其他公司是2.5元-3元/斤,同時此前思博盈動尚拖欠火鍋廠2016、2017年的欠款至今仍未結清,所以他們將廢棄油脂轉賣給了同樣有廢棄油脂收運資質的成都恒潤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金德意油脂有限公司,符合市場規律,也完全合法。反而是思博盈動作為一家公司,根本沒有權力查封自家的火鍋店。
雙方各說各話,顯得都很在理,在作者看來,這恰恰反映了當前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三個痛點與難點問題:
01特許經營權是否能夠排他?
從上述描述不難看出,雙方爭論的焦點在于火鍋企業是否有權利將廢棄油脂銷售給別的企業。這里就涉及另一個根本問題:政府是否合適將轄區內餐飲企業廢舊油脂收運權單獨授予某家特許經營簽約企業?
根據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環境行業知名專家劉敬霞律師介紹,餐廚企業想要在當地從事餐廚垃圾收運工作,一般有兩種參與方式,一種是行政許可方式,通常指達到相應法定條件的基礎上,申領到相應的經營許可證。在限定區域內,只要符合條件,許可證發放并不限于一家企業;一種是競爭性方式,通常指采取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中標后即可在限定區域內進行經營活動。特許經營權需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經公平競爭后授予。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
如果思博盈動是通過公開競爭招投標的方式獲得的特許經營權,應該符合相關規定。按前述報道,思博盈動是通過政府招商引資進入南充市場。如果它不是以公開競爭招投標方式,而是以政府行政許可特許經營的方式,則可能會存在問題。
從國家相關規定來說,特許經營協議不能設置排他性條款。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因為特許經營的特性,以及多面向市政服務項目,本身就具有自然壟斷的特點。如遇到此類糾紛,法院也往往會結合涉案特許經營協議的約定情況來綜合判定。
5月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競爭政策協調司公布了一起地方城管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蘭州市城管委以與乙公司簽訂BOT合同書為由,通過印發通知等方式,要求有關縣區政府和下級相關單位對其他企業從事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的申請不予行政許可,并要求下級相關單位督促餐飲企業與其指定的企業簽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甲公司的《蘭州市餐廚廢棄油脂經營性收運處置服務許可證》續期要求在此種情形下被政府拒絕,其廢棄油脂收運資質也被取消。
對此,甘肅省市場監管局認為,蘭州市城管委的該行為,直接排除、限制了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當地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服務市場的競爭,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條,構成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
以上案例,雖然不能直接對應南充的事情,但思博盈動排他性特許經營合同的合法性問題,還是讓人存疑。據說火鍋店已經報警,也許可等后續定論。
02高價值廢棄物回收是否適合采用特許經營?
在特許經營排他性問題之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對餐飲企業廢棄油脂這樣的高價值可回收物,是否適合采用特許經營方式。
對此,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和E20研究院固廢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潘功博士均認為,特許經營協議更適用于餐廚垃圾末端處置環節。
潘功認為,廢棄油脂雖然屬于餐廚垃圾,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餐廚垃圾,廢棄油脂本身屬于高值可資源化利用物。
據報道,餐飲企業的廢棄油脂通過專業工廠可加工制成工業級混合油和生物柴油。經過測算,1噸棄油脂在加入相關添加劑后,可以產出近1噸左右生物柴油,能廣泛用于各工業項目。因此,廢棄油脂也成為廢棄物回收市場的“搶手貨”,它的回收利用是很多餐廚垃圾處理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徐海云和潘功看來,這樣高價值的可回收物,本身就存在較好的競爭市場,廢棄油脂收運應該采取市場化方式,遵循市場價格進行交易,不應該被特許經營協議所限制。只要有回收資質,誰出價高就賣給誰。特許經營企業本來就具有政策優勢,即使價格相對市場價低一些,如果能在服務質量提升,比如加快收運時效等方面做得更好,應該也不愁收到理想數量的油脂。
但對此,劉敬霞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來說,餐廚處理企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處理補貼和末端產品收益。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取消了餐廚垃圾企業的垃圾處理補貼,需要企業在末端產品收益方面多下功夫。特許餐廚處理企業進行廢棄油脂回收經營,應該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基于對餐廚企業利益平衡的考量。
03特許經營下,收賣雙方該如何交易?
記得十多年前,威立雅等外企高溢價收購國內自來水廠時,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就特別撰文指出: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一筆資金后面都蘊藏著相應的代價,需要在其它的方面或者今后的時間里逐步拿回。
在傅濤看來,當地政府接受了外資的收購溢價,外資也肯定會在戰略考量之外,通過其他方式實現成本轉移。他將此總結為“十式騰挪”如分期付款;調高水價;土地開發等非水業關聯;投資某一項目,附送其它項目,“買一送一”或“買一送多”等。而這樣的高溢價出讓公共服務,最終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要由老百姓來買單。
在餐廚處理領域,很多政府的做法其實和當年那些政府的做法“異曲同工”,只不過以前是多收錢,現在是少付錢。
政府因為不給企業垃圾處理補貼,所以必須考慮讓餐廚企業在其他地方有可以掙錢的機會,才能實現利益平衡,如將高價值的廢棄油脂回收納入特許經營,餐廚企業是平衡了,可餐飲企業的利益該如何保障?
像前所述,別人一斤2.5-3元,思博盈動卻只出1元,如果餐飲企業無權賣給別家,那思博盈動的收購行為不就是強買強賣嗎?而且是政府支持下的強買強賣。對此,政府的監管在哪里?如何在規范餐飲企業廢棄油脂收集、保證特許經營企業利益的同時,也能保證餐飲的利益不被賤賣?如果收與賣的雙方,最終依然達不成共識,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雙方的問題?
那么,最后可能又會回到一個問題上:政府為什么不給餐廚處理企業垃圾處理補貼?
餐廚垃圾資源化會有收益,可是能否將處理費和產品收益分開?就如垃圾焚燒,該有的處理費要給,發電收益也依然存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