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09:2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可可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約而至?!罢{出來的假香米!‘泰國香米’竟是香精勾兌而來,香氣全靠‘科技與狠活’”“頭盔廠家偷工減料用回收料,部分頭盔成戴在頭上的刀片” “荒誕的‘賣慘坑老’!直播間里的‘兒子們’專門騙老人買‘神藥’”…… 面對這些曝光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連夜出動,目前已有涉事企業被查封。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造假,環保行業也不例外。但隨著我國環保督察常態化以及人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給予這種環保作假違法行為重拳打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環保監測數據造假的那些“狠活”吧!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約而至?!罢{出來的假香米!‘泰國香米’竟是香精勾兌而來,香氣全靠‘科技與狠活’”“頭盔廠家偷工減料用回收料,部分頭盔成戴在頭上的刀片” “荒誕的‘賣慘坑老’!直播間里的‘兒子們’專門騙老人買‘神藥’”…… 面對這些曝光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連夜出動,目前已有涉事企業被查封。
其實,回看近幾年對企業沖擊最大的消費輿情,絕大多數不是“3·15”這一天爆發的。經濟日報點評:與其擔心315,不如抓好365。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造假,環保行業也不例外。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往往想方設法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正常運行,以逃避監管。如“監測報告弄虛作假”“稀釋水樣”“鋪設暗管”……這些不法行為,使得自動監測設施淪為擺設。
但隨著我國環保督察常態化以及人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給予這種環保作假違法行為重拳打擊。
01換湯不換藥,一年又一年
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生命線”,誰弄虛作假,誰就觸碰了“高壓線”。一些企業為了利益,用稀釋水樣、替換樣品、逃避監測、偽造數據等,這種“年年見”“手段粗糙”“直接”的花招,干擾監測結果。
2021年8月31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環境監測機構“雙隨機”抽查時發現,廣東國環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部分監測報告存在問題,涉嫌弄虛作假,執法人員立即開展調查、固定證據,啟動“兩法”銜接工作機制,商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同時,委托相關機構和專家對該公司出具的300余份監測報告開展核驗認定。經查,該公司出具的80份監測報告存在未開展采樣分析直接出具監測數據、故意不真實記錄或者選擇性記錄原始數據、紙質原始記錄與電子存儲記錄不一致、用替代樣品進行分析等多種偽造或篡改監測數據的情形,造假報告涉及45家排污單位,涉案金額達66.49萬元。
高陽縣宏業染織有限公司為使廢水達標,將廢水自動監測設備采樣管放入一塑料桶內,并向桶內注水。經保定市生態環境局高陽縣分局查證,發現是污水處理站員工擔心因廢水排放口出水水質不達標而受到公司處罰,擅自將自動監測采樣探頭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桶內,干擾正常采樣、監測,持續時間長達10小時,導致自動監測數據明顯失真。2022年1月28日,經多方部門偵辦,以污染環境罪,對高陽縣宏業染織有限公司判處罰金50萬元,對2名涉案人員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七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5萬元。
2021年11月,經現場調查證實,浙江省杭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通過“在線智控”數字情報模型發現,余杭高明家紡科技有限公司因廢水處理設施處理效果不佳,排放口水質不穩定,公司負責人夏某遂指使下屬胡某、凌某對自動監測設施的COD分析儀采樣裝置加水稀釋,通過干擾自動監測數據的方式,達到違法排污的目的,最終3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2022年8月,上海市環境執法總隊與市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開展針對生態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機構的專項檢查,發現格林斯凱(上海)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具的五份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測比對報告存在問題,非甲烷總烴的參比方法測量值與自動監測設備測量值相似度過高。執法人員隨即展開調查,詢問參與實驗人員,固定文書證據。經查,該公司為確保自動監測比對結果滿足要求,在監測過程中,故意更換樣品,用重新配制的氣樣替換現場采集樣品并完成監測,出具了虛假監測報告。
除去企業親自出手造假的案例外,也不乏第三方機構協助造假的案例。安徽綠實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偽造比對監測數據,出具虛假比對監測報告。2022年2月21日,六安市生態環境局依據《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責令該公司停業整頓,處罰款10萬元;對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處罰款4.48萬元。
不僅如此,“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虛作假案”(相關閱讀:幾億投資治污,竟還斥巨資造假,有哪些企業參與其中?)、“株洲灌溉渠變臭水溝,監測探頭插在礦泉水瓶”、“霧炮車"用力過猛",環保局大樓被噴成"冰雕"”等啼笑皆非的監測干擾案例,都在現實中以略帶魔幻色彩上演。
02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也沒逃掉
時代在發展,“造假”技術在“進步”。對比上述常見花招來說,監測設備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等相對隱蔽、不易被察覺的造假手段,值得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2021年10月,永嘉縣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知識產權犯罪偵查大隊接到了溫州生態環境局移交的線索,黃田街道某電鍍廠的污水監測數據存在異常,涉嫌排放未達標的工業廢水。據悉,由于缺乏污水處理能力,該電鍍公司聘請永嘉某污水處理公司代為處理工業廢水。
為了找出監測數據異常的原因,民警一方面加強工業廢水排放監測專業知識的學習,一方面聯合環保局工作人員進一步勘察現場、固定證據。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