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1:2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中國領先的水務環境企業上海實業環境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上實環境」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今日宣佈截至2022年12 月31日止十二個月(「2022財年」或「報告期內」)之未經審計業績。
本集團總收入實現 14.3%增幅,達人民幣83.04億元,股東應佔凈利上升10.5%至人民幣7.80億元。本集團 2022 財年的服務特許安排運營收入—運營維護收入與財務收入增長 9.7%至人民幣 47.04 億元,主要由于污水處理量及供水量增加和污水處理平均單價上升。建設收入同比上升 19.4%至人民幣 29.69 億元,主要由于本集團重點固廢項目上海寶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寶山項目」)已經于 2022 年 9 月進入試運營階段,其建設進度使得報告期內建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本集團全年毛利同比上升 9.5%至人民幣 26.33 億元。
2022 財年本集團財務費用為人民幣 7.15 億元,與去年相比增加,主要是用于新增項目建設工程和提標工程的額外銀行貸款所致,而最近一些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加息,也增加了浮動利率貸款的財務費用,但對整體財務費用影響輕微。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本集團年度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人民幣 25.1 億元,處于穩健水平。董事會建議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 0.01 新元,將于股東大會上向公司股東尋求批準。
儘管 2022 年環保產業備受疫情及經濟下行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或「國家」)政府仍視環保產業發展為國家發展重點。受惠于國家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及地方政府持續對新污水及供水項目進行開工建設及招標,本集團計劃的新項目進展順利。本集團全年新增 13 個污水處理及供水項目,合計設計處理規模 36.72 萬噸/日;另有 7 個污水處理項目簽署提標、擴建、提價或延長委託運營期協議,合計設計處理規模為 88 萬噸/日,以及 1 個污泥處理項目簽署提價協議,設計處理規模 200 噸/日。此外,本集團有 12 個項目投入商業運營,其中, 1 個中水回用項目建設完成進入商業運營,合計設計處理規模 4 萬噸/日;11 個提標擴建項目完成并投入商業運營,合計設計處理規模 109 萬噸/日。截至 2022 財年年底,本集團擁有近 250 個污水處理及供水項目,合計總產能達 1,304 萬噸/日。
2022 財年,本集團污水處理量同比增長 1.5%至 24.70 億噸;供水水量同比增長 3.1%至 3.17 億噸。處理費方面,平均污水處理費同比上升 9.5%至人民幣 1.86 元/噸,平均供水水價人民幣 2.48 元/噸,同比下跌 1.9%。
2022 年,面對新冠疫情反覆及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克服了多重超預期衝擊,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仍實現正增長 3%,國家仍高度重視環保行業發展,先后推出節水提效和加大城鎮污水建設等利好政策,引領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年初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明確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攜手共建美麗地球家園。本集團將緊隨國家戰略,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數字化建設和低碳發展,不斷尋求環保領域新機遇。
年內,《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等政策先后出臺,均明確要求協同推進長江水環境治理,以及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黑臭水消除比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本集團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定自身發展步伐,于 2022 年 8 月完成四川蒼溪項目的中標工作,于 2022 年 11 月實現西岑項目的開工建設,于 2022 年 12 月完成澳門項目的中標工作,在進一步深化長叁角戰略佈局的同時,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的拓展力度。
固廢方面,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長江經濟帶以及包括上海市在內的「無廢城市」建設地區,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等四部門亦聯合印發了《上海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強化行業和區域協同處置能力,開展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對市政污泥、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等的協同處置。本集團重點固廢項目寶山項目已于 2022 年 9 月進入試運營階段,將作為長叁角固廢標桿項目帶動區內協同發展,對上海市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首席執行官陽建偉先生表示:「回顧 2022 年,集團憑藉著優異的執行力,積極面對疫情及宏觀經濟下行所帶來的諸多挑戰,各項經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交出一份出色的全年業績。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本集團未來將重點圍繞寶山及西岑項目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進一步深化長叁角戰略佈局的同時,亦積極拓展其他重點區域及流域,建設更多高標準、現代化的環保項目,實現穩健高質發展,保持中國水務及環保產業第一梯隊的領先地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