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4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中國固廢網獲悉,近期,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2022年工作總結,對2022年生活垃圾綜合治理、深圳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管理“一網統管”等內容進行總結回顧,固廢相關領域總結如下:
以強化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為抓手,實現環境衛生管理再提質。
光明、龍華能源生態園建設取得新突破。完成平湖能源生態園二期改造提升,處理能力由1000噸/日提到1600噸/日。建成龍崗、南山廚余垃圾三相分離等項目,新增廚余處理能力790噸/日。完成光明田寮填埋場開挖搬遷,釋放2.25萬平方米土地資源。
垃圾分類走在全國前列。推動基層做深做細做實垃圾分類工作,全市近5900個住宅區(城中村)全部完成樓層撤桶工作,提升優化2.1萬余個密閉化垃圾分類投放點,配備各類收運車輛3200多臺,建成垃圾分類科普場館26個,廚余垃圾分類率提高至27.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7.2%。
環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大力推進環衛作業機械化、清潔化、新能源化,2022年已推廣LNG和氫燃料垃圾轉運車202臺,推廣純電動環衛車439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推廣應用率達86.5%。大力推廣新型環衛作業設備,全市市政道路機掃率超98%。制定環衛作業“負面清單”,完成961輛環衛沖洗車整改。
環衛精細化監管不斷強化。加強全口徑、全過程、全鏈條智慧化監管,實現全市2萬余個投放點、5萬余名志愿督導和社會監督人員及872臺垃圾分類清運車輛、130余座垃圾分類處理點的在線監管。
“廁所革命”深入推進。新建改造各類公共廁所345座,打造了福田區市民中心廣場5號公廁、鹽田區雙擁公園公廁、南山區南山農批市場公廁等一批亮點公廁。上線“公廁地圖”服務,實現全市4000余座公共廁所一鍵導航。
以創建首屆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實現市容環境管理再提效。
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組織各區開展市容環境整治“百日行動”、城中村市容環境專項整治、非法傾倒固體廢物、等“大清理、大整治”行動。
全面推行“行走深圳”一線工作法,發現并整改各類市容環境問題40萬余個。落實沿街門店“門前三包”,全市25萬家沿街門店,簽訂率達94.61%。建立市容環境管理長效化機制,將環境衛生指數測評升級為市容環境綜合指數測評,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城市家具管理進一步規范。
美化報刊亭亭容亭貌,減少報刊亭171個,置換智能報刊亭29個。建立早餐車管理臺賬,嚴格落實定時定點售賣制度。
修訂出臺《深圳市戶外廣告設施管理辦法》,加強戶外廣告及招牌設施監管,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拆除857個、加固350個,完成門楣招牌備案18678塊。建立戶外走字屏、戶外LED電子顯示屏、樓宇媒體立面管理臺賬,確保信息安全。
城市夜間環境更加舒適。進一步調整深圳市景觀照明“三同時”管控范圍并正式發布,持續提高精細化管理維護水平。開展道路暗區整治,對60個路段路燈設施進行增設或改造,解決部分區域夜間照度不足問題。正式啟動大鵬星空公園建設,西涌社區正在創建國內首個國際暗夜社區。舉辦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發展。
以創新管理理念模式手段為牽引,實現現代管理治理再提標。
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初具雛形。開展全市城市運管服平臺建設,接入9個業務系統數據,市級環衛全周期運管服平臺率先落地試運行。
制定印發《城市運管服平臺深圳市環境衛生信息化系統規范(試行)》,統一全市環衛信息系統數據標準。推進城管便民服務“一鍵達”,美麗深圳公眾號新增“深I綠道”等5大功能,關注人數已超210萬。街道綜合執法管理不斷完善。推動建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導師制”,常態化開展正風肅紀、案件評查,深入推進執法隊伍正規化建設。做好垃圾分類執法、綠化執法、黑煤氣”執法等重點領域執法,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執法保障。
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更加廣泛。大力開展城市管理志愿服務,“城市文明使者”志愿者超過12萬人,“美麗深圳志愿者”注冊人數6500余名,共組織垃圾分類督導、文明養犬宣傳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73場。舉辦2022年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開放日活動,覆蓋群眾達50萬人。大力推進社區共建花園計劃,舉辦“共建花園遛遛游園會”,發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建設社區共建花園120個。
城管公共文化服務形成品牌。充分利用管轄的公園、綠道、科普教育基地等空間,大力開展城市管理文化與服務活動,成功舉辦迎春花市、“最美陽臺”、綠道歡樂跑、簕杜鵑花展等系列花展、深圳灣音樂會、公園文化季、“蒲公英”零廢棄環保季等活動。其中,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花展共有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81個機構和個人參展,累計線上觀展達1100萬余人次。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