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13:31
來源:中國固廢網
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固廢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00例案例,涉及城市礦山、一般工業固廢、土壤修復、危險廢棄物、環衛、有機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領域。
項目名稱:重慶市大渡口區雙山片區垃圾分類項目
推薦單位:重慶三峰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
模式:政府購買服務
參與環節:運營
項目所在地:重慶市大渡口區
項目概況
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 創新垃圾分類新模式
重慶市大渡口區雙山片區垃圾分類項目是由重慶三峰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大渡口區城管局、項目屬地政府、社區和物業共同按照“法治為基礎、市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廣、長期可持續”原則打造的垃圾分類示范項目。本項目實施地點為大渡口區雙山片區雅居樂小區、中交麗景小區。該項目為大渡口區垃圾分類實施推廣試點項目,從建設目的為打造“小區生活垃圾全流程服務”特色項目,即真正實現從前端清掃保潔、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中端分類運輸、末端分類處置的全流程服務。通過創新協同、價值循環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多措并舉促進垃圾分類項目建設,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管理和可持續示范樣板。
項目亮點
全產業鏈運營
三峰城服依托三峰集團固廢處置產業集群支撐,從前端清掃保潔、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中端分類運輸、末端分類處置的全流程一體化運營服務,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全產業鏈市場化、標準化運營,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套系統“兩網融合”,項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8%,垃圾清運覆蓋率達100%,分類運輸率達100%,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創新協同模式
一是通過推動中末端“再資源化”環節壯大來反哺前端“分類”環節發展,努力擺脫只靠政府“輸血”補貼的困境。
二是一專多能,小區清掃保潔人員經培訓合格后在垃圾投放時段兼任垃圾分類督導員,一方面既提升了人員素質、另一方面也強化了管理效能,讓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更具可持續性。
三是行為導向,創新“積分激勵+價格激勵+學習激勵”的利益激勵機制,居民在分類投放時段正確投放對應垃圾,即可在“綠色生活APP”獲得積分,用于小區門口超市購物時直接抵扣現金,運用“經濟杠桿”沖破居民行為慣性臨界點,引導居民主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實現價值循環
對細分出的塑料、金屬、電子元器件、廢舊紡織品等可回收物經二次分揀后流通給下游的再生資源企業,平均實現價值增值200%以上;二是積極探索“清掃保潔+垃圾分類+垃圾收運”業態統籌,使企業增強其它產業端的市場化運營平衡自我造血功能,并將上述收益全部反哺垃圾分類項目建設,實現垃圾分類的市場化可持續運營。
示范意義
轉變政府職能,化主導為推動
垃圾分類及城市管理相關業務由第三方專業公司運作,轉變政府職能,化主導為推動,變具體實施為統籌協調,擺脫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只能依靠政府“輸血”兜底的困境,實現“居民受益、企業獲利、政府紓壓”的三方共贏,有效提升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
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樣板
通過大渡口區垃圾分類示范項目的實踐經驗,將“環衛作業+垃圾分類”、“價值循環+積分激勵”等有效措施總結為系統化的運行機制,有效實現垃圾分得開、收得攏、運得走、處理好、可持續,形成體系成熟、治理高效、易于推廣及可復制、可推廣的“大渡口經驗”,并以點帶面,為下步全區域垃圾分類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