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11:40
來源:中國水網
(二)加強工業水效示范引領
加快制修訂節水管理、節水型企業、用水定額、水平衡測試、節水工藝技術裝備等行業標準,鼓勵黃河流域各省、區根據自然條件等實際制定地方標準,鼓勵企業開展用水審計、水效對標達標,提高用水效率。推動黃河流域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率先達標。黃河流域各省、區要依托重點行業節水評價標準,推動創建節水型企業、園區,遴選節水標桿企業、園區,積極申報國家水效領跑者企業、園區。到2025年,在黃河流域創建60家節水標桿企業、30家節水標桿園區,遴選20家水效領跑者企業、10家水效領跑者園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工業用水結構
嚴格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推進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有條件的黃河流域工業企業、園區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網、銜接再生水標準,將處理達標后的再生水用于鋼鐵、火電等企業生產,減少企業新水取用量。創建一批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總結推廣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模式。鼓勵黃河流域下游沿海地區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水,加大海水淡化自主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力度。鼓勵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省、區根據當地苦咸水特點,采用適用的苦咸水淡化技術,因地制宜補充工業生產用水。鼓勵隴東、寧東、蒙西、陜北、晉西等能源基地礦井水分級處理、分質利用。鼓勵黃河流域企業、園區建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雨污分流等設施,有效利用雨水資源,減少新水取用量。(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
(一)推進重點行業能效提升
推進重點用能行業節能技術工藝升級,鼓勵黃河流域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企業對主要用能環節和用能設備進行節能化改造,有序推動技術工藝升級,利用高效換熱器、熱泵等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減少余熱資源損失。推進實施四川短流程鋼引領工程。加快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鐵水一罐到底等技術推廣。鼓勵青海、寧夏等省、區發展儲熱熔鹽和超級電容技術,培育新型電力儲能裝備。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遴選發布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及能效指標,引導黃河流域企業對標達標,提升能效水平。以黃河流域鋼鐵、鐵合金、焦化、現代煤化工等行業企業為重點,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幫助黃河流域企業、園區挖掘節能潛力,提出節能改造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降碳技術改造升級
圍繞黃河流域煤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通過流程降碳、工藝降碳、原料替代,實現生產過程降碳。加強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提高重點行業技術裝備綠色化、智能化水平。推動重點行業存量項目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對照重點行業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開展相關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工作。鼓勵黃河流域各省、區發展綠色低碳材料,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探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資源化轉化利用、封存等主動降碳路徑。發揮黃河流域大型企業集團示范引領作用,在主要碳排放行業以及可再生能源應用、新型儲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實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重大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
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統籌考慮產業基礎、市場空間等條件,有序推動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等省、區綠氫生產,加快煤炭減量替代,穩慎有序布局氫能產業化應用示范項目,推動寧東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現代煤化工產業耦合發展。提升工業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在黃河流域具備條件的行業和地區加快推廣應用電窯爐、電鍋爐、電動力等替代工藝技術裝備。到2025年,電能占工業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支持青海、寧夏等風能、太陽能豐富地區發展屋頂光伏、智能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在河南等省、區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為黃河流域工業企業提供高品質清潔能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提升
(一)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圍繞黃河流域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持續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建設,鼓勵黃河流域各省、區創建本區域的綠色制造標桿企業名單。推動黃河流域汽車、機械、電子、通信等行業龍頭企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鼓勵黃河流域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集成應用,充分依托已有平臺,提升信息交流傳遞、示范案例宣傳等線上綠色制造公共服務水平,積極培育一批綠色制造服務供應商,為企業、園區提供產品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工廠數字化綠色提升、服務其他產業綠色化等系統解決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工業固廢等綜合利用
推進黃河流域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赤泥、化工渣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業建設,拓展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探索建立基于區域特點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模式,建設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力推進黃河流域中上游省、區偏遠工業園區工業固廢處置,著力提升內蒙古、寧夏等省、區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推動下游地區加強復雜難用工業固廢規?;眉夹g研發,鼓勵多措并舉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鼓勵建設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產業園區,推動企業聚集化、資源循環化、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山西、四川、陜西等省、區積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強化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溯源管理,積極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項目建設。提前布局退役光伏、風力發電裝置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沿黃河省、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