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10:1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吳霜
按照許昌市的城市規劃,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許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核心,城鄉固體廢棄物集中式收運監管和協同處置平臺中心——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內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等固體廢棄物,從源頭產廢、中間收轉運和末端處置,通過物質和能源的有效流動,促進了園區設施、園區企業、周邊居民、下游產業的聯動,實現了可控化、無害化、協同化、資源化。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循環經濟產業鏈樞紐”和“資源共享、環境共治、循環樞紐”體系規劃,有力地支撐構建了“無廢城市”實踐基礎。既方便了政府各部門有效集成監管,也讓城市固廢得到更高效處置和利用。
01項目概況
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負責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和運營,占地179畝,總投資10.6億元,項目特許期30年。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每小時最大供熱能力達150噸,承擔著許昌居民生活供暖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等民生保障任務,是旺能環境在河南省投資最大的項目。
同時,旺能環境依托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在許昌市所轄的各縣(市)選址建設四座生活垃圾轉運中心,完善鎮、村垃圾收運設施設備,將城鄉生活垃圾統一運送至園區內進行處理。從垃圾分類到清掃轉運,再到終端處置,形成了覆蓋許昌市區、禹州市、長葛市、建安區、襄城縣的“戶投放、村收集、鄉集中、縣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模式,最終形成了許昌市“城鄉統籌、焚燒為主、綜合處理、可持續化”的生活垃圾收運區域協同處理系統。
02項目亮點
1、先進的煙氣凈化工藝
焚燒煙氣凈化采用的“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半干反應塔(石灰漿)+干法(消石灰)+活性炭噴射吸附+袋式除塵器+煙氣加熱+濕法脫硫+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相結合的先進工藝。
2、園區滲濾液零排放
園區內滲濾液經各自的處理系統處理滿足環評批復標準后,清液送至循環水池回用,濃液用于焚燒爐回噴和石灰漿制備,系統剩余污泥經脫水壓濾后送入園區垃圾焚燒爐焚燒處置,實現園區滲濾液“零排放”。具體工藝如下:
預處理+UASB厭氧反應器+兩級AO+超濾+納濾+反滲透(RO)+DTRO工藝。
3、園區內大宗固廢“照單全收”
園區內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等固體廢棄物,從源頭產廢、中間收轉運和末端處置,實現了可控化、無害化、協同化、資源化;園區南側配套穩定化飛灰填埋廠,飛灰經穩定化達標處理后,進入園區飛灰填埋場填埋處置;園區配套建設爐渣綜合處理廠,可將爐渣進行資源化利用。
4、先進的機械爐排爐技術
采用三峰SITY-2000機械爐排焚燒技術,垃圾在爐內停留時間長,約1.5h-2h內確保完全燃燒,設備可靠性高,逆推傾斜往復式運動,且ACC自動燃燒控制系統投運率100%。維護成本低,爐排片使用壽命長,更換率低,爐渣灼減率<3%。
5、高效能的主蒸汽參數和汽輪背壓機組
采用中溫中壓主蒸汽參數(3.8MPa,450℃)供熱發電機組,轉速汽輪發電機組3000rpm。汽輪發電機發電功率、內效率和循環效率高、汽耗、熱耗低。
6、整體設計契合“曹魏建安”文化
園區廠房設計恢弘大氣,主建筑取意漢代高臺宮殿建筑,體現了“漢代高臺厚重沉穩、斗拱古拙樸實、建筑高低錯落、樓闕蓬勃向上”四美,不僅契合許昌“三國文化”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是展現出風格獨具的“古韻新風”。廠房內部結構采用廠辦一體化設計,即辦公區域和生產區域包含在同一建筑內,將現代工業建筑融合在歷史古風中,成功入選“2020年生態環境創新工程百佳案例”。
7、環境效益突出
2019年運營以來,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生產經營增值,環境效益增值顯著:累計發電量為6.82億千瓦時;累計供熱量為116.03萬噸,節約標準煤為11.25萬噸;累計處理垃圾及固廢量為238萬噸;減少占土地資源為14.86萬平方米;減少碳排放量為29.9萬噸。
03樞紐化建設的頂層思考
垃圾焚燒發電對固廢處置而言是末端和靜脈,但對于其他的行業來說是源頭和動脈。因此,以集約、高效、環保、安全為原則,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必將成為城市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基地,促進資源能源共享、環境污染共治、資源高效循環,形成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棄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動靜脈鏈通的樞紐,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樞紐化是指按照自然的經濟運行模式,垃圾焚燒廠通過精細化運維、智能化管控、低碳化目標、社會化服務、系統化集成將未附在效用產品上的剩余物質價值再次經過生產過程實現循環增值,形成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能源、資源等產品,從而擺脫傳統的由單純的考慮物質運動的線性發展,形成向物質運動與價值運動、生態循環相結合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合理耦合形態。在這一沒有終點的過程中,垃圾焚燒發電廠成為銜接社會系統“動靜脈”驅動價值流動和循環增值的重要樞紐。
04樞紐化建設的支撐體系
按照許昌市的城市規劃,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許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核心,城鄉固體廢棄物集中式收運監管和協同處置平臺中心——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內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等固體廢棄物,從源頭產廢、中間收轉運和末端處置,通過物質和能源的有效流動,促進了園區設施、園區企業、周邊居民、下游產業的聯動,實現了可控化、無害化、協同化、資源化。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循環經濟產業鏈樞紐”和“資源共享、環境共治、循環樞紐”體系規劃,有力地支撐構建了“無廢城市”實踐基礎。既方便了政府各部門有效集成監管,也讓城市固廢得到更高效處置和利用。
05循環經濟產業鏈樞紐
2018年以來,按照許昌市的城市規劃,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依據循環經濟理論設計、建設、運營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以生活垃圾焚燒為核心,協同集中供熱、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城市污泥處置、醫療廢棄物處置、園林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理、爐渣綜合利用等項目。逐步形成末端低值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利用的核心功能循環經濟產業鏈。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改造產業系統,建立產業系統的“生態鏈”而形成產業共生網絡,以實現園區內外項目之間的副產物和廢物的交換,能量和廢水的遠級利用,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園區管理系統的共享,從而建立園區經濟效益和環境方面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的經濟系統。循環產業園區是由項目組成的生產群落,項目之間通過對能源、水、材料等環境資源的綜合管理與合作促進環境和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的多贏。通過對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園區企業的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污染預防、能源有效使用及項目內部合作,節約了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
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電供給所有園區企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熱源,可就近作為城市居民熱源、餐廚垃圾、污泥處理的能源;所有污水經處理后作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循環冷卻水回用;利用廢渣制造建筑材料和回收金屬。同時,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再污染,實現園區對水、電、熱、渣、金屬等資源綜合利用。
城市污水系統污泥處置
污泥無害化處置擴建工程項目于2020年7月開始調試投運。處理對象為許昌市城鎮污水廠產出污泥。日處理市政污泥規模100噸,利用垃圾焚燒廠蒸汽,對污泥進行干化,在安全可靠、環保節能、運行經濟的條件下,實現末端處置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年處理25000噸城市污泥。
餐廚垃圾殘渣處置
建設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項目于2021年5月投運,占地23000平方米,餐廚垃圾處理規模為200t/d,地溝油處理規模為10t/d。實現了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可年處理餐廚廢棄物3.65萬噸,通過國際領先的技術轉化工藝,每年可將廢棄物轉化成約365萬m3沼氣(CH4≥60%),年沼氣可轉換為219萬m3天然氣或803萬KW. h電能,年可節約CO2排放4300噸。年產生5000余噸殘渣協同焚燒廠處置。
醫療廢物處置
許昌衛潔醫療廢物處置公司承擔許昌市行政轄區內所有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的收集和處置。現有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線2條,2009年投運一條為日處理能力5噸的高溫蒸汽滅菌工藝,2021年投運一條為日處理能力10噸的微波消毒工藝。每天高溫消毒的醫療廢物全部進入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進行焚燒處置,共計處置8100余噸。
一般固廢協同處置
許昌市創建“無廢城市”試點,結合許昌城市產業資源和優勢,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積極促進城市企業末端一般固廢(布頭、塑料、皮革、木片、海綿等)的協同處置,加速推進城市“靜脈樞紐”產業鏈發展,年處置許昌工業企業一般工業固廢27000噸。
供熱
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負責供應城市鐵西區、經濟開發技術區工業熱負荷,投運后供應36.7萬噸工業用熱量;同時擔負冬季城市居民350萬平方米民生供熱,2019年以來,累計供應79.03萬噸居民采暖供熱,實現民生保障任務。
爐渣利用
爐渣綜合利用實現最大效益,累計處理量為64.7萬噸,生產的產品進入建材市場,實現創收,其中細沙264萬元、粗沙20.6萬元、金屬廢品123.6萬元。
06資源共享、環境共治、循環樞紐
依托旺能環境在許昌市所轄的各縣(市)建設四座生活垃圾轉運中心,完善鎮、村垃圾收運設施設備,將城鄉生活垃圾統一運送至許昌旺能進行處理,建立起區域協同生活垃圾處置模式。從垃圾分類到清掃轉運到終端處置,形成了覆蓋許昌市區、禹州市、長葛市、建安區、襄城縣的“戶投放、村收集、鄉集中、縣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模式,最終形成了許昌市“城鄉統籌、焚燒為主、綜合處理、可持續化”的生活垃圾收運區域共享、共治處理系統。
長葛垃圾中轉站
2018年12月,長葛建設兩座垃圾轉運中心,分別位于尚橋鎮和董村鎮,設計垃圾轉運能力600噸/天。實現了垃圾收集、壓縮、轉運過程中自動化、封閉化、無害化的過程,杜絕了垃圾轉運中的二次污染。2019年以來轉運、處理長葛生活垃圾50萬余噸。
禹州垃圾中轉站
2018年7月,禹州建設褚河垃圾轉運中心,設計垃圾轉運能力450噸/天。轉運中心建有兩套垃圾壓縮設備,配套7輛大型轉運壓縮車輛及9個轉運專用集裝箱,2019年以來,褚河垃圾站共接收、轉運、處理禹州生活垃圾45萬余噸。
襄城縣垃圾中轉站
2018年,襄城縣建設轉運中心,轉運規模為450噸/天,從源頭上解決垃圾轉運站的環境污染。2019年以來共接收、轉運、處理襄城市生活垃圾33萬余噸。
許昌市中心垃圾中轉站
許昌市中心垃圾中轉站服務范圍涵蓋許昌市中心城區域254萬平方米道路和市區36座垃圾中轉站,2019年以來清運、轉運生活垃圾104萬余噸。
07獎勵榮譽
通過全體建設者以及全體員工努力協作,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運營的旺能環境許昌循環經濟產業園自建設運營至今,榮獲“2020年度許昌市優質工程獎”、“2020年度河南省建設工程“中州杯”(省優質工程)”、“2020年生態環境創新工程百佳案例”、“河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基地”“四類開放設施單位”、“無廢工廠示范單位”以及“E20環境平臺垃圾焚燒推薦案例”榮譽稱號。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