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8 14:01
來源:云南省生態環境廳
近日,云南省列入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市以及參照建設的楚雄州、麗江市、蒙自市、河口縣9個城市人民政府相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9城市立足自然條件、發展階段、城市功能定位特點,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共同繪就“無廢”藍圖,標志著云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全面啟動,無廢新城未來可期。
昆明市
到2022年底,建立健全“無廢城市”管理、協調和宣傳機制,全面啟動市場體系和技術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固體廢物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底,推進固體廢物與水、大氣、土壤協同治理,提升城鄉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農業固體廢棄物治理水平。全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基本形成固體廢物循環利用體系,有效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問題。
《方案》圍繞工業固體廢物、農業源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危險廢物五大領域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提出六個方面工作任務,設定44項指標,包括25項必選指標、17項可選指標及2項自選指標。《方案》結合昆明市區域特色、產業特點與發展趨勢,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實現固體廢物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提出:一是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轉型試點;二是加強磷石膏綜合治理;三是持續開展滇池等江河湖庫清漂專項行動。
玉溪市
結合市域特征重點打造搭建高新區微能源網、云南綠色鋼城、“三湖流域”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三湖流域”廚余協調處置、玉溪新能源產業電池和貴金屬基地五張亮點牌,從工業、農業、生活等五大固廢領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到2023年底,“無廢城市”制度體系、市場體系及監管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建成一批綠色生產項目,初步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源頭控制工業固體廢物貯存總量增長速度;穩步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全面推進城市垃圾分類建設工作,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設施;提升危險廢物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強化“無廢城市”理念宣傳教育,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到2025年底,“無廢城市”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及監管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協同高效的城市固體廢物管理體系。工業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進一步下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農業廢棄物處置穩步高位運行;推進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融合,不斷提升廢舊物資的循環利用水平;區域處置設施缺口基本補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明顯;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實現固體廢物全過程“可查詢、可追溯、可監管”;總結凝練“無廢城市”建設成果。圍繞工業固體廢物、農業源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危險廢物五大領域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制定六個方面工作任務,設置55項指標,含必選指標25項,可選指標21項,增設特色指標9項。
普洱市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打造“綠色生活創建”的普洱示范。
一是夯實種植端、發力加工端和銷售端,通過建立咖啡病蟲害綠色防治體系、提高咖啡副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示范等方式推進咖啡產業全鏈條“減廢”。
二是打造“無廢邊境線”。分別從邊境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國門文化宣傳三個維度打造“無廢邊境線”。到2023年,初步構建固體廢物管理體系,基本理順固體廢物管理體制,建立普洱市“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以減廢降碳為主要抓手,積極推行主要行業的綠色發展模式,發展培育固體廢物再生利用產業,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水平有效提升、危險廢物有效管控、主要農業廢棄物有效利用。推動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綠色供應鏈建設工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固體廢物管理經驗做法。到2025年,“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和比例顯著提升,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區域處置設施缺口基本補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明顯,“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形成普洱市“無廢城市”建設模式和經驗。
《方案》圍繞五大領域及四大體系,提出八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提升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低碳帶動農業綠色轉型;二是提高林木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生態林業循環經濟;三是提高林木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生態林業循環經濟;四是完善生活領域固體廢物體系,做靚城市“高顏值”;五是筑綠色低碳人居,提升城市“高品質”;六是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筑牢安全防線;七是打造“無廢”窗口,厚植“無廢”文化;八是建設全域“無廢城市”體系,筑牢綠色基底;普洱市“無廢城市”建設共設定50項指標,包括25項必選指標、21項可選指標及4項自選指標。
西雙版納州
以建設世界旅游名城為工作總綱領,把創建“無廢城市”與生態文明州建設、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重要工作有機結合,醫療廢物及涉疫生活垃圾安全處置、垃圾分類有效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整治等重點領域齊頭并進,創建和打造城市“無廢”旅游示范區。結合“世界旅游名城”的發展定位,推進綠色旅游,探索“象往版納-那里無廢”旅游新模式,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無廢城市”理念深入貫徹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基本健全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無廢城市”初步建成。
《方案》圍繞工業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農業源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四大領域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提出七個方面工作任務,設置52項指標,其中8項西雙版納特色指標,全面推進西雙版納州“無廢城市”建設。
楚雄州
圍繞工業固體廢物、農業源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危險廢物五大領域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提出六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二是促進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提升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三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四是加強全過程管理,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五是強化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六是加強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通過牟定縣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的建設引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項目,到2025年,實現牟定縣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資源利用率達75%;全面推動鉛蓄電池等社會源危險廢物的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逐步提高社會源危險廢物規范回收率;加強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動綠色飯店的創建;打造“無廢城市”建設亮點特色模式。實現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和比例明顯提高,區域處置能力缺口基本補齊,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全面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明顯,“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麗江市
結合“三個定位”目標,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等多項國家發展戰略。依托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結合自身基礎條件及優勢,開展特色“無廢景區”、“無廢鄉村”、“無廢商圈”等“無廢細胞”示范建設;推動城市生產生活模式綠色轉型,綠色旅游建設;充分利用麗江優質風電及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綠色載能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全面推動煤炭產業綠色發展,推廣煤矸石“兩山”轉型。到2023年,基本理順固體廢物管理體制,建立“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
在五大領域開展固體廢物治理試點建設,補齊短板項目基本初見雛形,初步建立固體廢物管理協同機制、區域聯動機制和利用處置設施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到2025年年底,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和比例進一步提升,區域處置設施缺口基本補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明顯;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實現固體廢物全過程“可查詢、可追溯、可監管”;“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方案》共設置53項指標,含必選指標25項,可選指標23項,增設特色指標5項。
大理市
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形成旅游和常住人口的綠色生活和消費方式,促進城市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實現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助推洱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圍繞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等五大類固體廢物領域,提出六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堅持生態立市,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無廢”文旅;二是堅持高原特色,推行現代農業生態,促進農業廢棄物高值利用;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構建綠色現代工業體系,探索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四是堅持生態宜居,推進城鄉環衛一體,統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五是堅持精細管理,健全收運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六是堅持共治共享,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強化全過程智能監管。
重點打造蒼山洱海“無廢文旅”,擦亮“風花雪月”名片;緊扣洱海保護與發展主題,推廣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順豐洱海”模式;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搶占“無廢零碳”工廠建設“新高地”;助力國際旅游城市建設,下好生活垃圾協同利用“先手棋”;聯通“天空地水”數字平臺,打造固廢綜合管理的城市大腦體系。
蒙自市
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特點與發展趨勢,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著力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從根本上解決固體廢物的環境問題。重點以州市行政中心所在地縣級行政區劃開展試點實施。探索適宜的污水處理污泥、餐廚垃圾、采礦廢渣、工業廢渣等資源化利用路徑,針對農業種植類廢棄尾菜提出循環利用要求。開展“無廢礦山”“無廢園區”建設,進一步擴大“無廢細胞”建設面。到2025年底,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無廢城市”初步建成。
《方案》明確七個方面工作任務,設置43項指標,其中25項必選指標、17項可選指標、1項自選指標。
河口縣
以河口口岸為突破口,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示范項目,探索符合河口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模式。以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為基礎,發展綠色跨境貿易,建設“無廢自貿城”;以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門戶和窗口為契機,圍繞越南街等異域風情旅游區打造“無廢跨境旅游城”,提升國門口岸形象。到2025年,河口縣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全面建成,熱區農業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邊境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穩步推進、固體廢物轉移入境得到全面控制、跨境旅游綠色產業穩中向好。初步形成“無廢國門口岸”建設的“河口模式”,為推動實現全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方案》圍繞生活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醫療廢物及口岸跨境轉入固體廢物等領域及制度體系建設,提出六個方面工作任務,設置了43項指標,其中2項特色指標,全面推進河口縣“無廢城市”建設。
什么是“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昆明盤龍區打造云南省首個“無廢街道”
今年初,昆明市盤龍區金辰街道羅豐社區鑫世界小區多了一座小玻璃房子——“固廢兌換銀行”。廢紙、飲料瓶、金屬、織物等固體廢棄物都可以在這里存放。第三方專業公司工作人員會定期到“固廢兌換銀行”對固體廢棄物稱重、按類別單價回收,然后通過微信小程序付費給居民。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