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09:13
來源:瀚藍環境
高品質的幸福城市生活離不開高效的環境治理設施,隨著人民對城市環境衛生要求的日益提高,環境治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標準也在不斷提升。
作為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園城市典范,佛山南海桂城街道有一個“隱形”的垃圾中轉站,站內轉運設備埋在地下,實現垃圾不落地。
近日,瀚藍桂城街道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下稱“桂城中轉站”)進入調試,設計日轉運生活垃圾900噸,是國內少有的半地下式全密閉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同時,桂城中轉站也將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基地,內設多媒體環保展廳。
桂城街道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
全程密閉的垃圾轉運鏈條
臭氣不外漏 污水不外排
桂城中轉站占地面積約28畝,采用“豎式裝箱”壓縮轉運工藝,共配置“7+2”個生活垃圾卸料泊位、18臺生活垃圾轉運車和36個豎式收集箱,集“密閉、除臭、壓縮、儲存”于一體,實現生活垃圾全鏈條、全密閉無滲漏轉運。每天,來自桂城鎮街的900噸生活垃圾來到中轉站被壓縮后,統一運送至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
該中轉站與最近的住宅小區直線距離僅有一百多米,做好站點的臭氣控制等工作十分關鍵。壓縮車間及中轉車間均埋在地下,加上站內配置的高壓噴霧系統、離子新風系統及末端的脫塵除臭系統,解決了中轉站揚塵、異味等環境問題,確保臭氣不外漏。垃圾壓縮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被強制抽吸到真空罐中并進行氣水分離,污水由排污泵排放至集水池集中處理或由密封性良好的真空吸污車外運處置,確保污水不外排。
“站立”的垃圾壓縮箱
節約土地 綠色節能
中轉站負一層
整齊劃一的垃圾箱醒目地“站”在墻邊
與傳統垃圾壓縮轉運站相比,桂城中轉站讓垃圾壓縮裝箱都“站起來”,無需料槽、推料機、壓縮機等設備;且巧妙利用卸料作業區下層空間,有效節省了土地使用面積。
同時,該工藝依靠垃圾的自重和壓器自上而下壓實垃圾,提高壓實率,降低動力消耗,裝箱壓縮每噸垃圾的能耗僅為水平壓縮工藝的三分之一,實現環保、高效、綠色、節能。
聰明的中控系統
智慧運營 高效管理
“每一輛轉運車進場后都先經過地磅,系統會自動顯示垃圾的重量,并自動分配對應的泊位,收運司機馬上就知道應該前往哪個泊位卸垃圾?!睋鸪侵修D站的工作人員介紹,搭載卸料派位和交通指揮技術的智慧化系統有序、高效地指揮著垃圾收集車卸料,縮短了垃圾收集車排隊卸料時間,并提高了壓縮效率。
桂城中轉站智能中控系統
除了智能轉運車派位功能以外,中控系統還包括除塵除臭系統、稱重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數據采集、作業管理等功能。未來還將探索3D數據可視化系統和AI視頻識別系統的運用與優化,對轉運站站房和各工藝設備進行真實展現,實現中轉站更高效的調度、運營等管理。
休閑、學習環保的好去處
融入城市景觀 助力環保宣教
桂城街道是南海區的中心區域,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南海區的“城市客廳”。作為桂城濱河生態走廊沿線的其中一站,建成后的中轉站屋頂花園將融入濱河生態走廊總體規劃,成為附近居民觀賞、休閑的公共場所,將城市景觀與工業發展融為一體。
桂城中轉站采用半地下屋頂花園的設計理念,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整體設計“去工業化”。采用喬灌木合理搭配的形式,增加站內的綠化面積,強化隔聲、降噪等環保功能。
桂城中轉站也將作為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基地,內設多媒體環保展廳,與旁邊的瀚藍平洲水質凈化廠聯合打造環保科普參觀線路,為市民提供一個寓教于樂的環保知識學習平臺,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培養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桂城中轉站對提升垃圾運輸效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面貌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瀚藍將探索增加各類垃圾的中轉功能,積極提升垃圾中轉站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助力南海區“無廢城市”建設。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