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8 13:32
來源:中國水網
?近日,湖南省工信廳正式發布《湖南省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便于理解《規劃》內容,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相關問題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背景
????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主要包括污染防治、再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碳等技術開發及應用。發展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是建設生態文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選擇,是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優化發展方式的有效路徑。“十三五”期間,在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帶動下,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為支撐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湖南省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湖南正在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湖南省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鏈是我省22條優勢產業鏈之一,支撐新能源與節能產業打造成為國家級產業集群。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助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省工信廳編制了《規劃》。
????二、《規劃》總體思路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以提高技術裝備、產品、服務水平為重點,實施“九大任務”,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加快構建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環境治理服務為支撐、創新要素協同推進的新型產業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和生態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三、《規劃》明確的發展目標
????《規劃》立足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把握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發展趨勢,按照“節約優先、低碳發展,科技引領、創新發展,龍頭帶動、集聚發展,合作共享、開放發展”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未來5年發展目標和重點。到2025年,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整、創新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環衛裝備、重金屬污染治理、資源綜合利用等優勢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產值突破25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力爭培育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5家、超50億元企業10家、超10億元企業20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增加到150個,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提升到5%以上,新增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裝備);集群發展成效明顯,力爭培育年產值過500億元特色產業園區2個、年產值過200億元特色產業園區3個、年產值過100億元特色產業園區5個,新增一批規模效益顯著、專業特色鮮明、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示范基地。
????四、《規劃》明確的發展重點
????《規劃》依據我省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發展實際,明確了污染防治技術開發及應用、再制造技術開發及應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及應用和節能降碳技術開發及應用四大領域的發展重點。污染防治技術開發及應用領域,聚焦污染防治新需求,圍繞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減振降噪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研發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服務發展,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再制造技術開發及應用領域,聚焦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高端裝備等領域,有序推進智能裝備再制造。加強增材制造、特種材料、智能加工、無損檢測等再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和專用裝備研發應用,提升再制造水平。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及應用領域,圍繞工業固廢、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農林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突破一批綠色循環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推動工業固廢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等規模化利用,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節能降碳技術開發及應用領域,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前沿引領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推廣應用一批節能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推廣應用一批清潔生產先進技術。
????五、《規劃》部署的主要任務
????為推動“十四五”發展目標落實落地,《規劃》部署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技術推廣應用、深化強鏈補鏈延鏈、助力“五好”園區建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回收利用體系、推動“上云用數賦智”、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等9項主要任務。
????一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對創新平臺的扶持力度,鼓勵科技創新平臺開放共享資源,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訂修訂。
????二是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健全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推動環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搭建技術推廣平臺和交易服務平臺,加強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建立健全再生產品和再生原料推廣使用制度。
????三是深化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環境治理產業由末端治理為主向源頭管控、過程優化、末端治理、廢物循環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治理轉變,促進關鍵生產設備、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藥劑的國產代替和就近配套,支持“鏈主”企業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整合,鼓勵環境治理產業與關聯產業耦合發展。
????四是助力“五好”園區建設。打造若干產業集聚區,積極推進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產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助推“五好”園區建設。
????五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培育一批 “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一批集產業鏈集成供應商,推動裝備企業從提供單一領域環保技術裝備向多領域“產品+服務”供給轉變。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