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0 10:36
來源:中國水網
防范傍河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環境風險。推進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加強河道水質管理,減少受污染河段側滲和垂直補給對地下水污染,確保傍河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 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重大工程
(一)制定地下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查明貴陽市扁井及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大橋村、匯川區高橋鎮玻璃廠3個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V類水污染來源,制定地下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明確治理措施及完成時限。
(二)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工程。在貴陽市、六盤水市、銅仁市、黔南州等地化工集聚區、焦化集聚區、有色金屬冶煉集聚區開展7個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程;開展歷史遺留酸性煤礦廢水、有色金屬礦采選區礦井涌水摸排調查。
(三)地下水治理修復示范工程。實施一批歷史遺留酸性煤礦廢水、銻礦采選區礦井涌水等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試點工程。
(三)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強化源頭減量、循環利用、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新增完成20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強基增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1.加強種植業污染防治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聚焦赤水河、烏江流域重點區域,明確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路徑和措施。在主要糧油作物上實施精準施肥,分區域、分作物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標準和減量方案,制定水稻、玉米、油菜等氮肥推薦定額用量,依法落實化肥使用總量控制。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優化氮、磷、鉀配比,逐步實現在糧食主產區及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優勢區的全覆蓋。改進施肥方式,推廣應用機械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措施,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積極推廣緩釋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拓寬畜禽糞肥、秸稈和種植綠肥的還田渠道,在更大范圍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旱作區大力發展高效旱作農業,集成配套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長效肥料應用等措施,減少養分揮發和隨雨流失。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化服務組織,提供統測、統配、統供、統施“四統一”服務。鼓勵以循環利用與生態凈化相結合的方式控制種植業污染,農企合作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推進科學用藥,推廣應用高效低風險農藥,分期分批淘汰現存10種高毒農藥。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推進精準施藥,提高農藥利用效率。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利用率均達到43%以上。(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供銷合作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秸稈農膜回收利用水平。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培育壯大一批產業化利用主體,提升秸稈離田收儲、運輸和供應能力,完善秸稈資源化利用和臺賬管理制度。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嚴格落實農膜管理制度,健全農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全鏈條管理體系;推廣使用標準地膜,發展廢舊地膜機械化撿拾,探索推廣環境友好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廣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合作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著力推進養殖業污染防治
編制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按照“統籌考慮、一體推進、源頭預防”的原則,在科學測算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的基礎上,統籌不同地區畜禽養殖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時序,有序推動省、市、縣各級規劃編制工作。一是優先開展省級規劃,貴陽市、遵義市、畢節市、銅仁市的7個畜牧大縣,應于2022年底前完成。二是以貴陽市為試點,以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等區域為重點,逐步推進市州、區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工作。(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健全畜禽養殖場(戶)糞污收集貯存配套設施,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創新糞肥還田組織方式,加快建設田間糞肥施用設施,鼓勵采用覆土施肥等施肥方式。促進糞肥科學適量施用,推動開展糞肥還田安全檢測。培育壯大一批糞肥收運和田間施用社會化服務主體。推進15個國家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示范縣建設,重點支持養殖大縣、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選擇基礎條件好、地方政府積極性高的縣(市、區),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地還田,實現示范縣域內“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監管。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及排污許可制度,依法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管理。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備視頻監控設施,防止糞污偷運偷排。推動設有排污口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定期開展自行監測。依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科學劃定水產養殖禁止、限制、允許養殖區。以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等區域為重點,依法依規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水產養殖設施,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快制定養殖尾水排放地方標準,規范工廠化養殖企業尾水排放監管。(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
以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為重點,開展黔南州貴定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優化完善監測點位,開展水質水量同步監測,加強汛期等重點時段水質監測;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污染負荷評估,確定監管重點地區和重要時段,編制優先治理區域清單;實施治理工程,分區分類建立最佳管理模式和技術體系;開展治理績效評估。(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整治農村黑臭水體
明確整治重點。建立全省農村黑臭水體監管清單,優先整治納入國家監管的、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進一步核實黑臭水體排查結果,對新發現的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加強動態管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