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9:54
來源:中國水網
“創新”與“技術”是我國長期以來關注的重點課題,如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則是各行各業思考的方向。備受產業關注的省屬環保集團也開始加大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和規劃。近日,中國水網了解到,江蘇省環保集團發布了《江蘇省環保集團“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強調,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科技環保領軍企業。
在全國各省市相繼成立的省屬環保集團當中,江蘇環保集團算得上是布局步伐較快的代表之一。大力發展科技創新,這張牌江蘇環保集團將要怎么打?
“創新”與“技術”是我國長期以來關注的重點課題,如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則是各行各業思考的方向。科技創新能力也成為環境產業內,企業強勁的競爭力所在。當下以及未來,在科技創新方向上的探索,也將是環保企業不斷布局和持續投入的工作。
從近幾年產業的發展走勢也能看出這樣的一種趨勢,以北控水務、首創環保集團等水務龍頭企業為代表,都在科技創新領域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和資源。如2021年,北控水務確立了“客戶為源、創新為道”的經營宗旨,這是北控水務不斷應對內外部形勢,在輕資產戰略指引下進行的重大戰略轉變。在該宗旨的指引下,北控水務以創新戰略為依托,努力建立客戶為源的科技產品思維。首創環保集團始終將科技創新和科研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之一,長期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保持緊密合作,構建“產學研用”體系,截至2020年,公司年研發投入超億元。(相關閱讀:水務龍頭開啟下沉式創新,解密北控水務的技術創新之路)
不僅如此,備受產業關注的省屬環保集團也開始加大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和規劃。近日,中國水網了解到,江蘇省環保集團發布了《江蘇省環保集團“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強調,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科技環保領軍企業。
在全國各省市相繼成立的省屬環保集團當中,江蘇環保集團算得上是布局步伐較快的代表之一。大力發展科技創新,這張牌江蘇環保集團將要怎么打?
科技創新戰略方向是什么?
上周末,本公號發布的E20綠谷工作室撰寫的《江蘇省環保集團成立兩年半:誰在退出,誰在進入?》一文,對江蘇環保集團的發展狀態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據企查查顯示,目前江蘇省環保集團下屬控股企業共有28家,其中9家為100%控股企業。(如下圖)下屬企業業務領域也覆蓋到了水、固、氣等領域。為江蘇環保集團做科技創新探索,儲備了非常豐富的資源。
最新發布的《規劃》,根據江蘇環保集團“十四五”規劃確定的業務發展戰略,提出了集團的科技創新戰略、8大方面的總體目標和20項具體指標。
從《規劃》中能夠看出,江蘇省環保市場依然是江蘇環保集團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其中強調,要面向生態環境科技前沿、面向污染防治攻堅和美麗江蘇建設主戰場、面向全省和全國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重大需求,貫徹無害化、資源化、低碳化、智慧化、系統化、標準化理念,高標準打造國家、省重大創新載體,高質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高水平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和高科技環保產業群體。
“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聚焦工業廢水、大氣治理、土壤修復、固廢處理處置等領域
從《規劃》中了解到,“十四五”時期,在科技創新方面,江蘇環保集團將保持研發投入強度每年高于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研發投入增長幅度不低于每年10%。
圍繞“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主要目標,江蘇環保集團提出了開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關鍵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加快科技平臺載體基地建設、強化科研團隊培育、創新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建設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涵蓋水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利用、大氣污染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土壤地下水風險管控與協同修復、固危廢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生態環境智慧化監測監控及信息化、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管理標準與政策研究八個方向的研發項目布局,并從從組織保障、資金支持、機制建設、人才培育和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相應保障措施:
“十四五”時期,江蘇環保集團將在工業廢水低碳深度處理組合技術、大氣污染物協同管控綜合技術、水土協調調查—修復—監測—評估綜合技術等方面形成特色技術優勢;
在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復、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在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及智慧化運維、工業園區廢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水土污染協同修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太湖流域生態修復技術研發與示范、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技術示范等方面打造重點示范工程;
在應對氣候變化關鍵技術、新污染物溯源評估及協同治理技術等方面填補技術空白;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