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生活垃圾無害化100%!蘭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

時間:2022-04-24 11:22

來源:蘭州人民政府

日前,蘭州印發了蘭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21-2035年),該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預期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預期達到100%。同時,提出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節能環保裝備、資源循環利用)、加快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等)、增強縣城產業支撐能力(具體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河道生態治理項目、污水處理廠改造提升項目、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場工程、城區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項目等方面開展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工程)。詳情如下:

蘭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21-2035年)

目 錄

第一章 規劃背景 - 5 -

第一節 發展基礎 - 5 -

第二節 發展趨勢 - 8 -

第二章 總體要求 - 10 -

第一節 指導思想 - 10 -

第二節 基本原則 - 10 -

第三節 發展目標 - 12 -

第三章 提高市民化質量 促進轉移人口融入城市 - 15 -

第一節全面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 - 16 -

第二節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 - 17 -

第三節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 - 18 -

第四節健全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機制 - 19 -

第四章 優化完善空間布局促進城鎮協調發展 - 20 -

第一節共建蘭州-西寧城市群 - 20 -

第二節提升中心城區品質 - 21 -

第三節推動蘭州新區擴容提質 - 22 -

第四節加快推動榆中生態創新城發展 - 24 -

第五節加快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 26 -

第六節推進小城鎮建設 - 27 -

第五章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 28 -

第一節構建綜合交通體系 - 28 -

第二節完善市政設施體系 - 30 -

第三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 31 -

第六章 增強產業支撐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32 -

第一節壯大四大優勢產業集群 - 32 -

第二節做強八大支柱產業集群 - 36 -

第三節加快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 - 40 -

第四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 42 -

第五節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 44 -

第七章 加強新型城市建設 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 45 -

第一節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 46 -

第二節 建設高效快捷的智慧城市 - 47 -

第三節 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 - 48 -

第四節 建設清潔低碳的綠色城市 - 49 -

第五節建設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 50 -

第六節 建設安全靈敏的韌性城市 - 52 -

第八章 推動全域城鄉融合 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 53 -

第一節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 53 -

第二節加強城鄉產業協同發展 - 55 -

第三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 56 -

第九章 規劃實施 - 57 -

第一節 加強組織協調 - 57 -

第二節 強化規劃管控 - 58 -

第三節 創新資金保障 - 58 -

第四節 健全監測評估 - 59 -

第五節 凝聚工作合力 - 59 -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

蘭州市下轄5個區、3個縣,共14鄉47鎮,730個行政村,地域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31.6平方公里?!笆濉币詠?,全市城鎮體系逐步完善,城鎮在國土空間上的分布逐步加密,城鎮化進程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image.png

圖1-1 蘭州市城鎮空間分布圖

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城鎮化發展格局不斷優化。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334.0萬人,常住人口達到435.9萬人,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73.7%和83.1%,均高于45.4%和63.89%的全國平均水平,兩個城鎮化率穩步提升,差距逐步縮小。蘭州新區近200平方公里范圍內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榆中生態創新城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增強,“一心兩翼多點”城鎮化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image.png

圖1-2 2013-2020年蘭州市人口和城鎮化率(萬人;%)

綜合實力穩步提高,產業支撐能力持續增強。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886.7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1.99:32.33:65.68,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0美元,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0152元和14652元,年均增長分別為8.2%和8.8%,持續跑贏經濟增速。產業加快向服務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提升至16%。蘭州新區

GDP增速連續5年領跑國家級新區,成為全市實體經濟主戰場和產業發展主陣地。

鄉村發展動力持續增強,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全市土地確權24.42萬戶,確權耕地面積332萬畝。農村“三變”改革村達553個,參與農戶達到7.1萬戶,入股分紅4556萬元。先后建成17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了一批村容整潔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態宜居鄉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城市綜合治理體系日趨完善,“精致蘭州”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5G商用全面推開,首創研發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系統,榮獲“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和“政務環境創新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黃河蘭州段出境水質綜合評價連續四年穩定達到Ⅱ類,黃河蘭州段干支流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紅古“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順利建成。白塔山區域綜合提升改造、“讀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區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軌道交通一號線(一期工程)、南繞城高速、寶蘭客專、蘭渝鐵路、引洮一期、新水源地、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2020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9744公里。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中蘭客專、中通道、奧體中心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不斷擴大?;A養老金低保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持續提高。

蘭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也面臨巨大挑戰。一是發展不平衡問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增長較慢,流動人口落戶積極性不高,城市就業吸納能力不足,各縣區城鎮化水平差距較大,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拉大。二是民生保障短板明顯。城市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功能配套不夠完善,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等資源供給不充分不均衡,養老服務質量仍需提升。三是城市綜合競爭力不強。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傳統產業鏈條較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緩慢。

第二節 發展趨勢

城鎮化進入穩步提升發展階段。城鎮化速度放緩,總體步入穩步提升發展階段,2020年蘭州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83.10%,城鎮建設已由增量擴張轉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逐步轉向以提升城市品質為主的存量提質改造來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城鎮化布局逐步優化。立足國家和省上賦予蘭州的戰略定位,將逐步形成以蘭州主城四區為核心,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為兩翼,紅古、永登、榆中、皋蘭為支點的“一心兩翼多點”城市發展布局。城市空間逐步拓展,主城四區功能不斷優化,蘭州新區和榆中生態創新城的經濟增長極作用持續顯現,各遠郊縣(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西城市群、“強省會”等戰略機遇下,區域發展要素將向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集聚,蘭州作為黃河上游中心城市、甘肅省省會城市、蘭西城市群核心城市,將在經濟、人口、產業、政策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和發展機遇,綜合承載能力將不斷增強,區域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堅持城鄉發展“一盤棋”,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更加明顯,農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強化,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將持續縮小。

城市發展方式加快轉型。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提出,蘭州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城鎮居民對優質公共服務、生活環境和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推動城市從經濟導向轉向生產生活生態多元化發展。城市開發邊界趨于穩定,城鎮建設由增量擴張轉向緊湊精致方向發展。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城市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省委“強省會”行動戰略,落實蘭州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積極構建蘭州-西寧城市群、加快建設蘭州經濟圈,全面推進“全市域、深融合”協同振興,體系化推進全域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產教融合發展,推動蘭州新區與皋蘭縣,榆中生態創新城與高新區、榆中縣全面融合發展,構建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宜居、智慧、創新、綠色、人文、韌性的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全方位推進蘭州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公平共享。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促進人的現代化和城鄉現代化相協調,營造和維護公平的發展環境,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城鄉各群體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全體居民共同分享城鎮化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城鄉互促、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全市域、深融合”協同振興,融入協調發展格局。堅定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體系化推進全域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產教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構建更加有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城鎮發展基礎與特色,按照“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促使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共融,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模式、結構、規模、速度、質量、效益、安全相統一的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體系。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確處理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探索生態環境保護新路徑,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

——開放包容、增強韌性。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生活、生態、安全需要,樹立危機防控意識,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增強城市防范和化解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凝聚各方共識,注重民生改善,激發社會各方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活力,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新格局。

——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堅持系統性、全局性、整體性觀念,梳理全周期管理意識,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統籌經濟、生活、生態、安全需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治理各環節,優化功能與結構,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

第三節 發展目標

順應城鎮化發展規律,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一心兩翼多點”城鎮化空間布局為支撐,建設宜居、智慧、創新、綠色、人文、韌性的現代化城市,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增強蘭州新區和榆中生態創新城綜合承載力,依托縣城和小城鎮穩步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鄉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全域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產教融合加快推進,蘭州新區與皋蘭縣深度融合發展,榆中生態創新城與高新區、榆中縣全面融合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現代產業與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到2025年:

全市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非戶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5%左右。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健全。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每千人執業醫師人數達到4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城鎮化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城鎮體系不斷優化,蘭州-西寧城市群協調發展更加順暢,“一心兩翼多點”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區功能品質不斷提升,蘭州新區和榆中生態創新城城鎮化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縣城補短板強弱項穩步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更加完善,對城鎮化格局的支撐和引導作用更加凸顯。

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力爭總量突破4000億元大關,整體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F代綠色產業新體系基本構建,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推廣,黃河文化品牌影響力初步形成,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

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取得突出成效,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水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熬绿m州”建設成果顯著,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創新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韌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市有機更新深入推進,環境衛生體系不斷完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左右。

城鄉融合發展更加順暢。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人才入鄉機制初步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鄉統一規劃建設運營的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產業協同發展程度進一步提升。

到2035年,城鎮化達到成熟階段,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城鎮化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城鎮化綜合承載能力大幅增強,現代產業與創新支撐能力更加穩健,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

image.png


12

編輯: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