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6.強化水資源節約利用。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治理,開展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完善提升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嚴格重大項目水資源論證。深化水價機制改革,推行節水獎勵制度,節水型社會達標縣超過75%。(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
7.加強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完成國家“三區三線”劃定試點工作,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實施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任務動態管控。在重點區域內,推行“標準地”供地比例由30%擴展到全部工業用地。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田168.5萬畝。(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
8.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全年更新改造600萬千瓦以上。在確保電力、熱力穩定供應前提下,堅持“替代優先、先立后破”,合理布局建設大型高效煤電機組,有序推進小煤電機組關停整合,全年關停退出煤電機組200萬千瓦以上。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200億千瓦時。(牽頭單位:省能源局)
9.大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啟動“十四五”新一輪園區循環化改造,6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研究提出全省“十四五”具備條件進行循環化改造的園區清單,督促指導相關園區按照“一園一策”原則編制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
10.實施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工程。修訂發布《山東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將節能率提升至80%以上。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年內新增綠色建筑1億平方米。加大裝配式建筑推廣力度,全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30%以上。推進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完成30個縣(市、區)建成區雨污河流管網改造清零,30%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再生水利用率提高2個百分點。推動通道城市農村清潔取暖應改盡改,非通道城市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1.實施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程。年底前出臺全省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及加快推動“公轉鐵”實施方案,完成嵐山疏港鐵路工程、臨港鐵路物流園支線永鋒專用線等8個鐵路專用線項目建設及小清河航道主體工程,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水運轉移,進一步提升鐵路、水路貨運周轉量。年內建設完成10座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運輸工具,中心城區新增或更新城市公共汽電車(除應急救援車輛外)全部采用新能源車輛。(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單位:省能源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12.實施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配方肥及有機肥,開展地膜專項治理行動及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力度,2022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穩定在95%和90%以上。大力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爭創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省畜牧局)
13.實施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年底前70%以上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創建成為節約型機關。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00萬平方米以上。進一步細化新能源汽車采購標準,省級機關公務用車除特殊工作要求外一律配備新能源汽車。2022年,全省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1.0%、1.2%、1.2%和1.4%。(牽頭單位:省機關事務局)
(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14.構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出臺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碳達峰實施方案及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加快編制分領域分行業工作方案、保障方案,形成“1+1+N”政策體系。指導各市加快制定碳達峰工作方案。(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省有關部門、單位)
15.健全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建立覆蓋重點領域的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布局建設省級二氧化碳監測評估中心和監測站,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
16.做好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城市、試點園區爭取工作。對照國家申報條件,選擇具備先行先試條件和基礎的、工作積極性高的城市和園區,加大對上匯報銜接力度,推動納入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城市和試點園區。適時組織開展省級碳達峰試點建設。(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17.引導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對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的省內企業,將其碳排放權納入抵質押融資擔保品范圍,支持企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8.舉辦碳達峰碳中和國際論壇。總結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煙臺論壇舉辦成功經驗,舉辦碳達峰碳中和國際論壇,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展示交流平臺。(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委外辦)
(五)持續改善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19.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聚焦66項具體問題,按照整改方案確定的整改時限、整改目標和整改措施,深入推進整改工作。實施督察整改清單化調度,開展省級點穴式專項督察,確保整改工作見底到位。(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20.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嚴格移動源和揚塵污染管控,加快焦化、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啟動104家總投資60億元“兩高”涉氣企業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清潔運輸全鏈條的超低排放改造。(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21.加大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完善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深入推進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加快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推動重點河湖水質實現持續改善。(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