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09:04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網
(一)能源安全不確定、不可控風險增多
未來一個時期,受國際形勢、地緣政治、全球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國能源安全風險挑戰進一步加大。“十四五”時期,我國建立多元安全、自主可控能源供應保障體系的要求更為緊迫,增量能源消費逐步實現可再生能源替代、減少進口化石能源依賴的必要性更加凸顯。北京作為能源資源高度依靠外部的超大型城市,將持續面對國際天然氣、原油市場波動的供給側風險。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能源供應保障不確定因素增加,網絡安全、技術安全新風險日益增多,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供熱系統低碳重構對能源系統安全運行帶來新的挑戰。必須強化底線思維,主動調整城市能源安全策略,加快轉變能源供給消費方式,加快完善多源多向、區域協同、可控韌性的首都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形勢更加緊迫
綠色低碳發展代表世界發展方向,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歐盟、日本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和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具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有能力、有責任在全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中彰顯負責任大國首都形象。
(三)科技革命推動能源系統重塑
展望未來,世界科技變革加速推進,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齊頭并進。隨著風電、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儲能、氫能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推動能源產業格局深刻調整。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能源行業加速融合,能源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在能源生產消費各環節呈現全新應用場景,并將帶來未來能源供需方式、產業形態的根本性變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全面提速能源革命進程,迫切要求突破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能源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北京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創新資源,有條件、有責任發揮能源科技創新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與傳統能源行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能源綠色低碳智慧發展的“北京樣板”。
(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功能區高水平建設激發能源綠色發展新動能
“十四五”是北京城市功能和空間格局優化、產業綠色轉型、消費提質升級、京津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服務型、都市型能源需求特征更趨明顯,終端能源需求向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消費領域轉移。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三城一區”等重點功能區域高水平開發建設,必將對能源設施安全可靠保障能力和精細智慧管理服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從而為推動能源消費利用方式變革、能源技術和管理服務方式創新、能源企業轉型發展增添新動能、開辟新空間。
第二章 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方針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首都發展為統領,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堅持統籌謀劃、聚焦重點、分類施策、有序推進,提升能源安全能力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并重,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補強設施和儲備能力短板,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構建堅強韌性、區域協同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積極擴大外調綠電規模,做好節能降碳,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水平,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努力打造能源革命“北京樣板”,確保實現碳達峰后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為首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則
綠色低碳,安全可靠。大力推進能源供給消費綠色低碳變革,持續提升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水平,確保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堅持底線思維,做好重大風險研判和能源運行預警監測,強化應急保障設施能力建設,確保資源供應安全和城市運行平穩。
創新驅動,示范引領。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創新突破一批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動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示范應用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能源行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綠色低碳智慧發展示范區。
城鄉統籌,區域協同。統籌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重點功能區能源設施建設布局,構建城鄉協調、高效協同的能源管理運行機制。多層次推進與津冀及周邊地區能源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設施管網互通、發展成果共享。
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分類推進,更好發揮政府規劃政策約束引導作用,持續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提高能源行業監管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快構建適應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市場機制。
二、2025年主要目標
到2025年,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新突破,基本建成堅強韌性、綠色低碳智慧能源體系,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城鄉居民生活用能品質持續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新提升。強化能源、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050萬噸標準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率先達峰后穩中有降。能源效率持續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下降,達到國家要求。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非應急情況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氣消費量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汽柴油總量力爭較峰值下降20%,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9%,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14.4%以上,外調綠電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