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13:19
來源:上海環境
環境院協助江橋焚燒廠1號焚燒爐順利起爐
向險而行,不啻微芒堅決當好守護城市安全運行的子弟兵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戰“疫”前線,上海環境的每一位員工逆行奔赴,牢牢守住末端關口,24小時輪轉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做好每一次監測,收處每一處垃圾,積小成多、積厚成勢,用堅持保安全贏勝利。
一是以無畏擔當迎大考。大疫面前,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為了實現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醫廢收運一線人員夜以繼日、沖鋒在前,凌晨兩三點最后一批收運車輛返回基地,稍事整裝,又要迎著破曉的曙光再次出發,深入醫療機構、定點醫院、集中隔離點垃圾暫存場所、港口集中居住點直運點等各類危險之處,他們須臾不敢停歇,確保每一處的涉疫垃圾應收盡收。愈是處理量大,工作時間長,值守一線的人員越是標準不降、自我加壓,從垃圾進廠到入爐焚燒的每個環節都嚴格標準,規范處置。疫情防控阻擊戰也是后勤保障戰,從本部到事業部每一支后勤保障團隊,舍小家為大家,全周無休、日夜駐守,在后方默默做好原料儲備、物資采購、飲食起居等等繁雜細碎的保障事務,盡管條件有限,但也盡心盡力為一線作業人員提供有溫度、有質量的后勤服務,成為他們的堅實后盾。
醫廢收運人員進行收運作業
二是以敢闖敢試求實招。本輪疫情特點與昔日顯著不同,上海環境立足科學精準,因時因勢調整防疫的手勢和策略。在這個過程中,針對醫廢收運處,快速動態調整工作方法,實時在線填報暫存點數據,不斷優化運力,積極采用AGV、自動上料系統等智能化措施,提高醫廢處理效率。針對封閉管控區生活垃圾,創新采用智慧中轉工業自動化系統,實現中轉過程無人化值守與全自動控制,降低人員與垃圾的接觸風險;在項目現場,大力推行“智慧焚燒”等一站式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封閉管控區生活垃圾的高效安全處理。針對污水處理,加大“深水曝氣+精細調控+數字化巡檢”三大新技術探索力度,實施泥水聯防聯治,守牢污水污泥處置安全底線,同時采用“123”的管理模式,保證污水廠的安全平穩運行。
楊浦生活垃圾中轉自動壓縮系統
三是以堅定堅守保勝利。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但是唯有堅持才能更快地迎接春天。自啟動二級應急響應以來,173名駕駛員、273名裝卸工、147輛車,投入連續作戰,目前每天行駛公里數約3.5萬公里;項目公司集中駐廠、長期作業、全力保障廠內安全運行的人員已近1300人;90后的小伙9天輾轉3地,默默堅守在抗疫的最末端,為醫廢和涉疫垃圾收運閉環管理的員工提供后勤保障;臨港環保管家項目組一名黨員連續駐守崗位96小時,加倍細致做好臨港涉疫醫療廢物的備案收集、儲運、轉移等監管工作,真正讓臨港環保管家管好家;閔行昆陽路泵站的6名職工主動頂崗長達10余天,成為風險區域守護泵站的“逆行者”。他們是上海環境所有職工的縮影,大家都立足各自崗位,用堅守詮釋著初心和使命,用行動筑好疫情防控的生態環境保護防線。
醫廢收運車駕駛員
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上海環境“疫”不容辭,我們將繼續堅守“疫”線,以必勝的信念和堅決的行動為城市安全運行保駕護航,誓將戰“疫”到底,靜待花開疫散。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