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14:05
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四川省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確保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各市(州)針對本地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五大行業重點領域和數據中心制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施方案。詳情如下:
關于印發四川省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要求,推動重點行業加快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有關要求,我廳結合全省實際制定了《四川省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工作方案(2022-2025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辦公室
2022年3月2日
四川省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工作方案(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 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精神,有效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確保如期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目標,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發改產業〔2021〕1464號)、《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21〕1609號)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22〕200號),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及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深挖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潛力,推廣一批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和工藝裝備,培育創建一批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實施一批節能降碳示范項目,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二、主要目標
通過開展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行動,全省逐步建立起以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工作體系,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節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在重點行業培育創建一批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實施一批節能降碳示范項目,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5年,確保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
三、主要工作
(一)制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各市(州)在對本地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五大行業重點領域和數據中心能耗水平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制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達標企業名單及節能降碳改造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等,確保到2025年重點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各市(州)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施方案于2022年6月30日前報送我廳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見附件)。各市(州)對本地區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大行業的企業進行2021年碳排放核算摸底,并提供可供核查的碳排放核算計算參數。
(二)實施一批節能降碳示范項目。各市(州)要加大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項目培育力度,引導工業企業特別是納入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的企業實施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等重點節能降碳工程;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加強清潔能源原材料替代,提高清潔能源替代比例,鼓勵企業利用自有設施、場地實施余熱余壓利用、替代燃料、分布式發電等,減少對化石能源及外部電力依賴;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強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培育。
(三)創建一批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在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和數據中心等重點行業,組織申報、評選全省節能降碳標桿企業,推薦全國能效“領跑者”,并給予資金獎補,形成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節能典型案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要加強對高耗能行業企業的日常管理和指導,按照省級節能降碳項目、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創建工作要求,指導重點企業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標等,確保創建工作有序實施。
(二)完善支持政策。統籌現有相關專項資金,引導工業領域開展大規模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對省級節能降碳項目,按節能量和總投資分年度對年綜合節約能源量1000噸標準煤(等價值)以上且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給予支持,引領帶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節能降碳。對成功創建的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在規劃、土地、用能、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加強技術攻關。系統梳理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的技術難點和裝備短板,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骨干企業的創新資源,推動綠色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積極開展行業低碳技術發展路線研究,包括原材料減碳、工藝脫碳、二氧化碳利用關鍵技術、二氧化碳捕集與純化催化轉化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先進節能低碳技術產業化應用。
(四)強化支撐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企業技術改造階段性評估,對照重點行業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開展相關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宣貫和推廣應用工作。順應行業技術裝備發展趨勢,研究建立動態提高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機制。
聯系人: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 鄧 涵
聯系電話:028-86268703;郵箱:1092715770@qq.com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