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2 13:22
來源:浙能錦江環境
2021年全年收入同比增加31.6%至人民幣40.6億元
垃圾焚燒發電收入同比增長17.2%
稅后歸屬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34.0%至人民幣4.4億元
a)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以及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每股盈利是根據加權平均股數來計算的。
b) 2021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每股凈資產值是根據每期末發行的股份數來計算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和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發行股份總數為1,454,024,700。
新加坡,2022年2月28日 - 中國領先的垃圾焚燒發電(“WTE”)運營商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浙能錦江環境”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為“集團”;股份代號:BWM)宣布,公告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2021年全年”)及止三個月(“2021年第四季度”)的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
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2021年國民經濟呈現穩定恢復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然而,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發展面臨壓力與挑戰,仍需繼續推動經濟穩定恢復。
中國政府對綠色能源的重視和鼓勵垃圾焚燒發電產業乃至整個環保行業發展的穩定政策為集團的增長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印發,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
集團2021年全年收入較2020年同期(“2020年全年”)人民幣30.8億元相比,增加31.6%至人民幣40.6億元。2021年全年毛利上升17.9%,為人民幣10.5億元;凈利潤從2020年全年人民幣3.3億元上升至人民幣4.5億,稅后歸屬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4.4億元,躍升34.0%。每股基本盈利約人民幣30.12分,與2020年全年人民幣22.48分相比,增幅為34.0%。
垃圾焚燒發電業務
(不包括根據BOT特許協議提供服務)
2021年全年,集團的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2%,從2020年全年的人民幣24.4億元增加至2021年全年的人民幣28.6億元,占2021年全年總收入70.5%。
主要是由于2020年下半年河北省唐山垃圾發電廠及云南省昆明新五華垃圾發電廠(“五華異地遷建項目”)投運,電廠技改及管理優化后電廠垃圾處理能力增加、垃圾處理單位貢獻增加,以及集團2021年除綏化等部分區域外,大部分生產不再受疫情大規模影響,都對收入增長作出了貢獻。另外,由于新冠疫情影響下降后,浙江省諸暨八方電廠供熱用戶需求量回升及河南省鄭州滎錦垃圾發電廠供熱業務拓展使得供汽量增加也對收入增長作出貢獻。
BOT建造服務業務
集團2021年全年根據BOT特許協議提供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從2020年全年的人民幣4.3億元同比上升71.3%至人民幣7.4億元,占2021年全年總收入18.1%。2021年全年的BOT項目主要包括寧夏中衛垃圾發電項目、河南省林州垃圾發電項目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發電廠擴建項目,而2020年同期主要包含五華異地遷建項目。
項目技術與管理服務、設備選型和銷售及EMC業務
2021年全年,集團的項目技術與管理服務和EMC業務收入躍升117.1%至人民幣4.6億元。這主要是因為2021年正暉建設等公司的技術服務及設備選型采購服務業務收入同比有所增加,以及2021年第4季度公司與錦江集團下屬公司達成協議5個金額共計5100萬元在執行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一次性買斷結算,但杭州科晟能源大部分EMC業務已處于合同后期導致收益分成比例較去年同比下降,部分抵消了收入的增加。
推動各項業務穩健發展,彰顯強大韌性
集團的運營企業在2021年第四季度繼續保持正常運行,項目建設正按照既定計劃目標有序推進。
寧夏中衛市垃圾發電項目一期(BOT)、吉林省白山市垃圾發電項目(BOO)、安徽省蕪湖垃圾發電改建項目(BOO)和河北省石家莊藁城資源化項目(BOO)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運,增加運營中的垃圾處理能力1,100噸/日。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團在國內共有3個在建的垃圾發電項目和1個在建的資源化項目,即河北省石家莊垃圾發電項目二爐二機(BOO)、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發電廠擴建項目(BOT)、內蒙古呼和浩特垃圾發電廠擴建項目(BOO)和吉林省松原資源化項目(BOO),預計均將于2022年陸續投運。
另外,集團在國內共有14個籌建的垃圾發電項目,4個籌建的餐廚垃圾項目和1個籌建的垃圾資源化項目,也正按計劃積極推進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其中,云南省景洪垃圾發電項目預計將于2022年上半年開工,并于2023年投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浙能錦江環境在中國擁有25個營運中WTE設施、1個營運中的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8個營運中的資源化處理項目,營運中的設施垃圾處理能力達到40,410噸/日;預計境內外所有設施(在運項目、在建項目及籌建項目)全部建成后的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62,645噸/日。
實現防疫生產兩手抓兩手硬,確保業務延續性
盡管國內出現多點散發本土疫情,波及十余個省份包括集團總部及旗下銀川垃圾發電廠、杭州蕭山垃圾發電廠等企業所在省市,因集團針對疫情發展態勢迅速作出防控部署, 集團于國內的設施均保持正常穩定運營,且能及時處理當地垃圾并實現達標排放。此外,部分企業也應當地政府要求,負責接納隔離點生活垃圾及部分醫療垃圾并對其進行應急無害化處理。
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集團在印度的收運工作也持續保持正常運行,在保障日常垃圾清運工作的同時,還安排特殊車輛運輸隔離點、醫院等高風險地區產生的醫療及生活垃圾,同時按風險等級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抓實抓細各項利好政策,提升社會認可度
集團根據國家政策積極爭取補貼與優惠,其中河北省唐山市垃圾發電廠一期于2021年四季度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清單,新投運的5家電廠(含改擴建項目)也正在積極申報。
此外,浙能錦江環境也于2021年第四季度獲得多項獎項,進一步受到社會認可。其中包括北極星環保網授予的“社會效益貢獻獎”,并繼續榮膺E20環境平臺授予的“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集團旗下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發電廠也被E20環境平臺評為智能化標桿企業,吉林省長春垃圾發電廠則獲北極星環保網授予的 “公眾開放優秀電廠”。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八方電廠被列入浙江省生態環保廳公布的第十一批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名單,是對集團深化環保設施開放、推動環保宣教的有力肯定。
浙能錦江環境執行董事長韋東良表示:“浙能錦江環境在 2021 財年呈現強健、堅韌的財務表現。展望未來,在中國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日益關注和中國政府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增長和發展的有利政策的背景下,本集團將繼續立足資源與市場,發揮協同循環優勢,努力延伸產業鏈,抓住新的機遇,踐行“讓城市更美麗,讓環境更自然”的使命。此外,我們將繼續強化核心運營能力,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通過管理提升和技術創新,努力成為卓越的環境守護者,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