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09:24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依托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推進森林浴、森林休閑、森林度假、森林體驗、森林運動、森林教育、森林保健、森林養生、森林養老、森林療養和森林食療(補)等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打造綠色物流,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推動建立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制度。促進商貿企業綠色升級,培育一批綠色流通主體。有序發展出行、住宿等領域共享經濟,規范發展閑置資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務業綠色轉型,加強大中型數據中心、網絡機房綠色建設和改造,建立綠色運營維護體系。實施會展業綠色發展行動,開展綠色會展第三方認證,推廣裝配式展臺、綠色材料供應、利用再生材料,實現會展活動綠色化。
第五節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創新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模式。推進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能環保產業深度融合創新,不斷探索“互聯網+”創新綠色產業模式。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小微跟進的產業鏈梯次發展良好格局。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設備行業。支持減污降碳、節能節水、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骨干企業發展,提高環保裝備成套化生產能力。研發推廣重點行業脫硝、脫硫、除塵等氣體有害物控制系統及收集回用裝備,重點研發先進水處理、土壤修復等技術和裝備。加快開發和推廣高效節能變壓器和電機,突破非晶合金變壓器、高效一體化電機、高效節能熱處理裝備等關鍵技術,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節能電氣研發生產基地。發展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燃氣發電、核電等新能源裝備。
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以廢舊產品再利用為主的再制造產業,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推進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高端機電產品等再制造關鍵工藝與技術研發。引導高值廢棄物利用企業在靜脈產業園、“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內規模化、集聚化發展。推動“城市礦產”、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和農林廢棄物回收綜合利用。完善綠色采購制度,統籌推行綠色產品標識、認證,推動包裝材料減量化、無害化和回收利用。
逐步提高環保服務業水平。推廣固體廢物“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加快發展環境咨詢評估、生態環境修復、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綠色認證等新興環保服務業。重點推動省級開發區、城市公共環境等領域環保服務業發展。
第六節 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快提升新區、新城、污水直排、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等區域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全面完成建制鎮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適時進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新建城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要與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做到雨污分流。對進水濃度明顯偏低的污水處理廠收水范圍內的管網開展排查,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破損修復。探索開展污水處理智能調配,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高低不均問題,推進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設施建設,鼓勵開展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具備條件的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應建設尾水人工濕地。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或在2020年基礎上提高5%以上,市、縣級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95%。
加快供水設施建設。擴大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實施標準化建設、專業化管理,建成安全、均等、高效的城鎮現代化供水體系。梯次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到2025年,城市、縣城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7%、90%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加強老舊供水管網改造,鼓勵開展分區計量管理,控制管網漏損,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10%以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建設保護,加強供水系統檢測,建立風險評估與管控體系,確保水質安全。
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推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完善分類收集設施和轉運設施,健全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積極推進餐廚垃圾、廚余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到2023年,省轄市全面建成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置設施;到2025年,各省轄市和黃河流域具備條件的縣(市)基本推行廚余垃圾單獨處置為主、“預處理+焚燒”處置為輔的處理模式,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有條件的地方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全覆蓋。
加快燃氣供熱設施建設。有熱源保障的城市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和熱力站建設,全省新增供暖面積1億平方米。創新供暖體制和方式,對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以外的區域,鼓勵各地結合能源狀況,采用工業余熱、地熱能、空氣源熱泵等清潔能源供暖。有序推進燃氣管網向鄉鎮和農村拓展延伸,到2025年,城市、縣城管道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85%,清潔取暖率提高至80%以上,各省轄市(周口、信陽除外)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以上,縣城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60%左右。
第七章 強化風險防控,守牢環境安全底線
貫徹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強化核與輻射、危險廢物、重金屬、尾礦庫和新污染物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健全環境應急體系,保障生態環境與健康。
第一節 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與應急
加強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加強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企業、化工園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區域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實施分類分級風險管控。協同推進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污染綜合防治、風險防控與生態恢復。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