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3 16:45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從國內看,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相比西方國家時間更緊、任務更重、力度更大,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其中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當前,我國能源低碳轉型進入爬坡過坎的攻堅期,碳排放達峰和低碳化已成為能源發展的硬約束,能源結構和系統形態將面臨巨大變革,化石能源消費增長空間受限,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亟需能源系統加快適應和調整,綠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亟待形成,戰略性前沿性技術亟待加速突破。
從我省看,在工業、建筑業、能源、交通運輸、服務業、農業、居民生活等領域中,能源行業碳排放占50%以上,是我省碳減排的關鍵領域。作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業,能源發展面臨優化結構、保障供應、強化治理等多重目標統籌平衡的考驗。一是能源低碳轉型壓力較大。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問題較為突出,煤炭消費占比高出全國水平約10個百分點。國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費減量10%左右,壓減煤炭消費、降低碳排放需要供給側、需求側協同發力,共同克服用能成本上升、產業結構調整等困難。二是能源安全保障風險持續增大。我省能源資源以煤為主,油氣、水、風、太陽能等賦存相對偏少,預計“十四五”期間60%左右的能源需從省外引入,供應保障不確定因素增多,應對極端天氣、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以及區域性、時段性緊張局面的保供能力亟需強化。三是能源科技支撐能力薄弱。我省能源技術、裝備創新能力不強,靈活高效燃煤發電和現代煤化工等技術研究亟需突破,新型儲能、氫能開發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前沿技術和相關產業亟待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新模式新業態對新技術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四是市場決定性作用發揮仍需強化。以綠色能源為導向的價格和交易機制尚不完善,市場主體參與能源領域的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迫切需要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相適應的現代能源體系。
當前,我省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著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正在加快建設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和國家創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園。能源作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基礎支撐,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持續增長,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牽引下,必須通過降低能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加快外引清潔能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這既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能源發展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蓄積的發展動能持續壯大,也為促進我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能源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和供給保障,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第二章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根本遵循,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緊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錨定“兩個確?!?,全面實施“十大戰略”,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統籌抓好能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謀篇布局,堅持節能優先、內源優化、外引多元、創新引領,著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著力強化節能降碳增效,著力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深化能源領域改革創新,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中部地區綠色崛起、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綠色低碳為導向。把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作為根本要求,先立后破,一體推進減煤、穩油、增氣、強新、引電,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嚴格控制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消費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進能源生產消費模式綠色低碳變革。
堅持以保障安全為基礎。把能源保障、能源安全風險作為防范的首要風險,堅持系統觀念,樹立結果導向,統籌利用省內省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能源保障途徑,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維護能源重要基礎設施安全,提高碳達峰進程中的能源供應穩定性和安全性,構筑能源安全屏障。
堅持以智慧高效為標桿。把數字化智能化作為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推進5G、人工智能、區塊鏈、北斗、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與能源深度融合,驅動“風光水火儲”“源網荷儲”橫向縱向一體化,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能源系統向更高形態演進。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把改革創新作為破解難題、激發活力、培育優勢的關鍵一招,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通過要素配置、價格機制、排放標準等措施,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破解能源發展瓶頸約束,增強能源持續健康發展活力。
三、總體布局
按照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要求,綜合考慮全省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環境承載能力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優化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建設“一廊道、兩張網、三基地”,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協調互動的能源發展格局。
沿黃綠色能源廊道。依托我省黃河流域干支流沿線及周邊區域優質可再生能源資源,建設豫北黃河北岸、豫東黃河故道、豫中南引黃受水區、黃河兩岸淺山丘陵區等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一批千萬平方米地熱供暖規模化利用示范區,實施豫西、豫北等“可再生能源+儲能”示范項目,有力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強智能輸電網絡。加快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強化以鄭州大都市區為中心的省級500千伏主網架,推動市域220千伏支撐電網優化升級,推進電網智能改造和調度運行,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城市配電網和中部領先的農村電網,形成各電壓等級靈活調配、多元化負荷安全接入的堅強智能電網。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