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河北:2022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的十方面工作要點

時間:2022-02-10 14:58

來源:河北省工信廳

日前,河北省工信廳發布了2022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的十方面工作要點,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5.5%,縣域特色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定為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標。

一、實施工業經濟運行提振工程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加強形勢分析、政策引導,把穩增長擺在最重要位置,力爭首季“開門紅”、上半年“雙過半”,確保全年目標順利完成、全國排名爭先進位。

1.科學調度工業運行。繼續堅持省領導月調度、工信廳周調度,健全完善“日報告、周分析、月通報、季總結”機制,暢通部省市縣數據信息共享渠道,指導各市、縣(市、區)穩定工業經濟運行。以穩企業、穩生產為核心,統籌協調、精準施策,確保首季開局良好,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加強運行監測分析。依托省“工業經濟運行及重點企業監測系統”,構建具有工信特色的“1+5”全周期運行監測協調體系(“1”即完善工業運行監測數據庫,“5”即構建預測預警、監測分析、高質量評價、協調服務、監測支撐五大體系),將4000余家營業收入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納入動態監測,全方位提升工業運行綜合能力。

3.強化企業包聯幫扶。落實省市縣三級領導包聯幫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民營企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機制,充分發揮省政企服務直通信息化平臺作用,及時跟蹤企業成本負擔變化,提升減負效能,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點痛點。

4.完善產業發展生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各項惠企政策,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搞好政策“微創新”,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推動重點行業、新興業態組建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產業聯合會,在產業發展、行業管理、標準制定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實施項目建設攻堅工程

突出項目為王,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時間抓投資、上項目,以落地開工檢驗項目成果、以投產入統檢驗項目成色、以增長速度檢驗項目成效,實現項目數量、投資總量、企業數量“三量齊增”。

1.謀實項目。建立常態化抓項目機制,動態管理項目清單,逐項目明確建設階段、建設規模、建設進度,制定時間表、路線圖,2月底前發布首批工業和技改重點項目。

2.考核追蹤。壓實市縣穩增長、抓項目的主體責任,將年度主要目標分解到市、縣和企業、項目,以建賬、對賬、交賬、算賬做到目標亮相、考核亮牌。

3.服務保障。幫助企業協調有關部門辦理項目審批、土地供應、環境容量等事項。發揮工業轉型升級(技改)專項資金作用,撬動更多社會投資。

4.包聯幫扶。建立省市縣三級分包10億元以上、億元以上、億元以下項目工作機制,一個項目明確一名責任領導,促進簽約項目早落地、開工項目早建成、建成項目早投產。

5.督促調度。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拉練”工作機制,對連續排名全省后2位的市,限期整改提升,對整改不力的市,提請省政府約談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

6.成效評比。每季度對各市項目建設工作成效進行評比。完善工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發布“標桿市縣”“標桿企業”“標桿項目”榜單,對先進市、縣(市、區)予以獎勵。

三、實施重大項目招優引強工程

堅持全鏈條抓工業、全生命周期抓項目,建立五大對接機制(對接國家部委、對接國家行業協會、對接國內外龍頭企業、對接省直部門、對接市縣),簽約引進項目300個以上。

1.服務“三件大事”育項目。會同京津經(工)信部門推動工信部等部委出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規劃》,依托24個先進制造業承接平臺,謀劃建設小米汽車、家電及可穿戴產品承載基地,高水平舉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精準對接活動10場以上,簽約項目100個。搶抓央企出京重大機遇,推動中國星網、中國華能等疏解企業總部建設,有序推進一批標志性、有影響力的非首都功能項目向雄安新區轉移。因勢發展后奧運經濟,加快發展冰場雪場設施、運動器材和輔助訓練裝備。

2.辦好重大展會招項目。高質量籌辦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第四屆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第五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指導唐山、秦皇島籌辦2022中國國際應急產業大會、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大會,發揮廊坊“5.18”經洽會、進博會等會展平臺作用,力爭完成簽約項目200個以上、投資金額超1000億元。

3.圍繞園區引項目。指導各市依托19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開展產業鏈招商、上下游招商、以商招商、定點招商、定向招商等活動100場以上,省廳對接走訪目標企業不少于50家、每個市對接走訪目標企業不少于100家。

四、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

圍繞8大省級主導產業,突出抓好3187項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做優做強傳統產業,加快壯大新興產業,構建產業產值梯度培育體系。

1.筑牢鐵基材料、裝備制造2個萬億級產業“雙引擎”。推動鋼鐵行業“控量提質”,加快河鋼浦項汽車板(樂亭)、邯鋼退城整合等91個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海洋裝備、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支持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百川城市軌道交通智慧運維裝備制造基地、陽光動力船用甲醇發動機、航星集團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1042個項目建設,鞏固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

2.再造化工、食品2個五千億級產業“新優勢”。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加快化工園區、重點監控點認定,支持滄州臨港、唐山南堡等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唐山吉誠32萬噸鈦白粉、中宮睿宸高分子材料等232個項目,力爭化工行業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對標山東、河南等先進地區,支持鹿泉、隆堯等10個食品強縣發展,推動泰華維康3.4萬噸健康飲品、益海嘉里中央廚房等209個項目建設,力爭食品行業營業收入達到4500億元左右。

3.打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3個千億級產業“新增長極”。支持石家莊生物制藥、渤海新區化學制藥、安國現代中醫藥基地建設,力促石藥mRNA新冠疫苗制劑、衡水以嶺藥業現代中藥產業化等166個項目以及河鋼承鋼釩鈦產業園、唐山旭陽新材料等77個項目早開快建,力爭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增長10%以上。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年“倍增”計劃,抓好新樂北斗高科技產業園、香河云儲數據中心等131個重點項目,力爭營業收入增長20%左右。

五、實施特色產業提質升級工程

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加快縣域特色產業振興、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

1.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圍繞107個重點特色產業集群,組織實施千個重點項目,推動技術改造、研發機構、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圍繞千家頭部企業,協調省直各有關部門為企業解決技術、人才、土地等問題,形成個性問題個性解決、共性問題政策解決機制。圍繞集群、企業、產品,組織開展“冀有特色”大型融媒體和區域品牌推廣活動,培育特色產業名縣名鎮10個以上,全省縣域特色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萬億元,超百億集群達到85個。

2.推動輕工行業加速發展。以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時尚化為主攻方向,實施辛集錦柏皮革科技示范園、衡水圣奧國際智能制造家居等重點項目400個,推動紡織、箱包、皮革、造紙、自行車、嬰童用品等優勢領域創新發展,支持適老化產品、智慧家居、功能食品等新興領域加快壯大。舉辦2022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和第五屆河北時裝周,評選一批暢銷品牌、優質制造商、優秀設計師,推動輕工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六、實施產業鏈強基固鏈工程

聚焦重點產業鏈,深化“萬企轉型”,著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建立“鏈長”責任制。構建“1+9”工作體系(“1”即鏈長,“9”即鏈主、產業聯盟、園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診所、金融服務、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照產業鏈全景圖和配套圖,“按圖索驥”逐鏈條實施一批通“堵點”、補“斷點”項目,加快形成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2.著力鍛長板。堅持診斷先行、技改跟進,制定工業診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工業醫院、工業診所、工業大夫三級診療體系,新建工業醫院1-2家、工業診所10家,出具診斷報告5000份以上,扎實推進“千項技改”“百項示范”工程,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投資項目6000項,力爭三年工業診斷、新一輪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3.著力補短板。深化產學研合作,支持200家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創建省級質量標桿10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0家,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2家。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工業“五基”(關鍵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工業基礎軟件),建立“強基目錄”,實施百項產業基礎再造項目。建立“兩首一?!奔顧C制,研究制定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認定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80項,落實首批次、首臺(套)保險補償制度,實現進口替代。

七、實施優質企業躍升工程

聚焦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梯度培育體系。

1.強化“四個對接”。開展產教對接,解決人才問題,實施職業經理人“啟航、領航、引航”計劃,培訓20萬名職業經理人,組織開展技能大賽,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和新興產業工程師。開展產需對接,解決市場問題,以電子信息、食品、裝備、鋼鐵、建材等行業為重點,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重大項目建設精準對接活動100場,辦好“冀優千品”河北制造網上行等活動。開展產研對接,解決技術問題,組織“百校千企”活動,推進13所、54所、長城汽車、同光晶體等行業龍頭加快建立產業鏈創新聯合體。開展產融對接,解決資金問題,組織政銀企保對接活動100場,支持工業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雙超萬億”。

2.加快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年內新建投產工業項目為重點,建立臨規工業企業培育庫,逐企建檔立卡,強化跟蹤幫扶,實施靶向培育,落實財政獎勵資金。

3.打造“專精特新”河北方陣。開展企業上市“蝶變計劃”和“專利護航”行動,建立100家潛質企業資源庫,推動10家重點企業股改、輸送10家企業輔導備案簽約,新增發明專利1000件。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成長,實施唐山志威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石家莊辰泰空氣濾清器等51個重點項目,創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家、單項冠軍100家,爭創一批國家“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召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評選表彰100家優秀民營企業、100名優秀民營企業家。

八、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程

聚焦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實施重點項目200個以上,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1.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全面啟動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積極推動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河北布局。健全完善“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和省工業大數據庫上線運行,推動鋼鐵、裝備等行業和唐山、邯鄲等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率先建成,編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導向目錄,培育認定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

2.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推動華洋精工工業機器人、春蕾科元3D打印增材制造裝備等59個項目建設,培育10個智能制造集成商,新增上云企業1萬家。

3.有效提升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工控安全試點建設,完善省級工控安全態勢感知和監測預警平臺,建立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機制,上線河北省工業信息安全通報平臺,構建省、市兩級工控安全應急預案體系。

九、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工程

有序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200個以上,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

1.推進節能降碳。出臺工業領域碳達峰方案,發布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導向目錄,開展能效“領跑者”行動,實施200家以上節能診斷服務,創建一批“超級能效”工廠和能效標桿企業。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行業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2.深化綠色制造。開展綠色工廠星級評價,創建省級綠色工廠50家、綠色園區5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5家、綠色設計產品10個,爭創一批國家級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發布工業節水先進技術工藝裝備推廣目錄,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50家、標桿企業5家。

3.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支持承德、唐山、邯鄲等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河間京津冀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創建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企業10家、示范基地3家。

4.推動集約集聚。扎實開展工業企業“三個一批”,確保“淘汰關?!逼髽I動態“清零”,“搬遷入園、就地改造”工作進度達到50%以上。

十、實施機關效能提升工程

堅持政治機關和法治工信建設,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推動“五型機關”建設走深走實。

1.強化黨的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扎實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強化行業管理。加大工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宣貫力度,加快推進《河北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河北省食鹽專營管理實施辦法》立法。全力做好冬奧會、冬殘奧會、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動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統籌無線電頻率資源,維護空中電波秩序,堅決筑牢首都“空中護城河”。確保民爆行業安全生產“零事故”,扎實做好禁化武履約工作,抓好食鹽專營監管。牽頭做好張北縣“五包一”包聯和邯鄲市肥鄉區定點幫扶工作。

3.強化工信隊伍建設。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39項任務,其中工信系統承擔任務超40項。省市縣三級要進一步充實干部隊伍、提升工作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基層工信力量。省、市要支持各縣(市、區)突破傳統思維、創新工作舉措,補充人員編制、健全職能職責。

4.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制定實施《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監督執紀,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態。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