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故事單:2021年我關注的7個水圈好故事

時間:2022-02-07 09:29

來源:環保人的讀白

作者:郭永偉

故事定義

一. 故事不狹義地指寓言、傳說,而也指情懷、文化、品牌;也指革命理論、法律條例、商業邏輯;也指宗教、民族、國家。

是指人類利用想象力虛構出來的一切意識產物。

是為打造戰略素養而有意為之的一套思想力量。

二.故事不囿于結構形式,但有如下通見特征:

1.故事有代言人

2.故事本源于常識,不需邏輯或注釋,容易理解、無法反駁

3.故事有普適綱領,經過修辭和演繹,自圓其說、易于傳播

4.故事不斷重復

讀一篇故事,精髓是常識,效果看綱領,威力在重復。

2021年7個好故事

image.png

雙碳背景下......

代言:國家大領導

常識:生態文明建設

綱領: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

重復:社會各界

參考:光大環境王天義:天地于我先生,我依天地而存——環境保護與碳中和(來源:E20水網固廢網)

2021年,碳中和元年。

兩會過后,“碳”的大幕正式拉開,環保仿佛也蹭上了一層亮麗顏色。

大家紛紛在演講和宣傳軟文中加上一句“雙碳背景下....”,而修飾為含“碳”量十足的樣子。

對此,我嘗試閱讀了《氣候經濟和人類未來》一書,稍微學習下“碳”的基礎故事。

在比爾·蓋茨闡述的理想狀態下,人類碳中和終極目標為510萬億噸到0(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各行業的任務占比如下:

1. 電力生產與存儲27%

2. 生產和制造31%

3. 種植和養殖19%

4. 交通運輸16%

5. 制冷和取暖7%

因此而論,省電、省地、省材料的技術實實在在夠好夠“雙碳”,但“助力碳中和...”“雙碳背景下.....”之外,環保應該還有更具想象力的故事可講,比如污泥熱水解、垃圾焚燒發電、余熱熱泵等無疑是更好的標題,而這一領域真正的好故事,大概會在接下來幾年內陸續出現,比如個人便對光大的那本書《環境保護與碳中和》翹首以盼。

薛濤解析污水資源化新政

image.png

代言:E20研究院薛濤

常識:分類和定義

綱領:數據/認知灰度、北京/上海雙城記

重復:水業、供水兩個論壇;水網萬字長文

參考:薛濤:三大關系預判“十四五”,從“污水資源化”文件說開去(來源:E20水網固廢網)

1. 關于這份政策文件和市場的故事都還只是預測、沒有定論。我的意思是,“薛濤解析”的過程本身是個上佳好故事,且不消細說其中大量精彩的數據和模型,此次重讀,有探得一點點常識——分類和定義。

2.《毛選》第一章分類了階級、定義了主要矛盾;《孫子兵法》第一篇分類了關鍵要素、定義了為不敗之法;《競爭戰略》第一章分類了五力、定義了競爭;本質上,薛濤的演講通篇都在做這件事——分類和定義。

3. 有了分類和定義,才會有洞察,進而才有好的解決方案;沒有分類和定義,便沒有認識,沒有認識,戰略便無從談起;分類不當、定義不清是造成工作中偏激、誤解、爭執多發的主要原因。

4.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活,背后是E20作為行業第一“俠”的深厚功力,能不能利用好其成果,則取決于我們自己的修煉。

5. 由此,“工業環保”“雙碳背景下”“污水資源化”都是該重新清洗、分類和定義后再討論的詞,否則,所謂“千億、萬億、萬萬億”市場規模,和絕多數人的關系其實都不大。

清研環境RPIR技術

代言:董事長劉淑杰

常識:以客戶為中心

綱領:更快速、更集成、更優質、更便捷、更生態

重復:7年專注

參考:清研環境劉淑杰:RPIR技術創新之路(來源:E20水網固廢網)

用行業觀察者的話講,清研環境創造了現象級成長。

但在此想寫的不是其發展速度,也不在技術應用。

假如以商業思維來猜,該企業應該沒有大部分團隊那樣商務優先的傳統;從技術本身去學習,RPIR又顯然不是一個純粹基礎研究室的產物;這也許是一家突破了創新窘境的企業,本源也許是很與“眾”不同的文化。

這種文化塑造,從代言人大量的文字中可以讀出來,從企業的學院派管理作風中可以讀出來, 從案例的優雅質感中可以讀出來。

文化有時會像針一樣尖銳,一把洞穿各類窘境。

文化設定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常識,商業、技術都為之服務。

文化滲透到每一個細節的重復之中。

R·P·I·R,簡寫·音譯·意象,還有4個音階恰到好處的敲擊感和韻律;再看中文——快速·生化,對應著——慢速·生化,慢怎么了?慢就大·慢就貴·慢就費,好有共鳴;RPIR快速生化——快速、集成、優質、便捷、生態,干凈利索解決問題。

這個簡單、到位、漂亮的名字,他們喊了7年。

再講7年,就會寫進《排水工程》。

蘇伊士嵌入式污水廠

代言:高·知·帥技術推廣團隊

常識:唯一才第一

綱領:獨一無二的戰略配稱(Fit)

重復: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全媒體

鏈接:蘇伊士池子的故事(十四)(來源:奔跑的環保人)

嵌入這個詞不新,但"污水廠+嵌入式"是蘇伊士的話語創造;污水設施植入生產流程不新,但裝置區與水廠區互相嵌套是蘇伊士的理念創造;臭氧尾氣再利用不新,但工藝能夠完美適配是蘇伊士的技術創造....

可以找到的創新點非常多,但單拿出任何一個來都稱不上破壞力——本土企業完全能夠復制、甚至也有倒過來被模仿的可能。

但這是一套完全由自有技術形成的組合連招,便成了極少數;加之以演繹之后,這故事在國內幾乎不做二選。

還記得上一次寫“不做二選”嗎?

對,說的也是蘇伊士——品牌建設。

所以蘇伊士的技術、品牌,都體現了超強的、統一的戰略素養,還包括營銷、服務、產品、設計、工程...執行的都是“唯一”戰略。

我不禁感慨,蘇伊士你學不會。

這種“學不會”是蘇伊士品牌溢價的真實來源。

引用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的配稱(Fit)理論解釋,則是形成了持久的競爭優勢——

· 獨特的價值

· 總成本領先

· 競爭對手難模仿

如果他追求極致的第一、那么永遠有人比他厲害;可如果實現了“學不會”,那么他就是唯一。

唯一才成就第一。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唯一”憑“角度”獲得,每個人都有機會;這角度,就是本土企業逐漸走出自己獨特價值的正道;這角度,也是我打開《得利滿水處理技術手冊》的學習方式。

純膜MBBR技術

代言:市政中南院、思普潤、浦華

常識:合適才最好

綱領:膜/泥灰度;工藝、材料、工程三圈

重復:技術論文、商業論壇、現場參觀等全媒體

參考:純膜MBBR工藝用于大型微污染水處理廠的效果分析(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講述者給案例的開創性做了一個定義:“大規模河道水質凈化廠除氨氮項目,國內無參考案例”。

因此可提煉關鍵詞為:大規模·河道·氨氮。

技術難度一一對應為:低成本·穩定·達標。

三家代言人基本都是按照以上邏輯進行解讀,而我作為旁觀者,讀到另一點啟示——合適才最好。

MBBR在20年發展之后,尤其是大面積水廠提標擴容的推動下,逐漸占有了穩固的市場,其中佼佼者包括思普潤、宇都、浦華、裕隆等雖都是綜合性、號稱打通了全產業鏈,但仔細閱讀,其故事基因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image.png

以上三圈,是我學習中自繪的MBBR/IFAS技術基礎知識三圈——

1. 工藝學:處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關系

2. 材料學:解決掛膜和流態的統一

3. 工程學:設計時間和空間的博弈

如此專業,你幾乎可以直接指出哪家對應哪個圈來,目前應該還沒有誰能穩穩進入中間不可能區;也同樣沒有適用于一切場景的技術模式,本例純膜應用就很不平常。

所以設計院是最佳的代言人。

會議中中南院領導將項目過程娓娓道來,最后發了一番“前無古來后無往者”的感慨。我猜測其中之復雜意味——項目極端、典型意義尚待考察;項目非如此不可,是為開創意義。

我也感嘆:環保這個行當,技術本身哪有什么最好?合適才最好。

污水處理概念廠2.0

代言:科學家天團、中持

常識:水作為一種資源

綱領: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循環、環境友好

重復:8年穩步探索

參考:全國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在宜興建成投運(來源: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知道概念廠早在2014年,那時還不懂COD。

原始的關注源于科學家天團,后來則被故事本身吸引,現在又多了“碳”事上的期待。如今看來,8年前的“概念”真就是“面向未來”的,而今又繼續正在走向未來。

面向未來的污水概念廠,與王天義論的碳中和、傅濤講的兩山經濟、薛濤解的資源化、蘇伊士創的嵌入式,本質上都是一個本質,即“水作為一種資源...”。

因此我讀到的概念廠概念,是水要依歸“循環”中的自然,將污水又看作一種資源、而污水廠又看作一種生產。

“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循環、環境友好”的故事寫了8年, 鏗鏘有力、清楚明白,不需要任何注釋。我由此而認為“污水概念廠團隊”是個人目之所及中國內最會講故事、最具備戰略素養的環保組織之一。

再講8年,未來就真的來了。

以下截取參考文章中的一小段,品味一番水廠總平面設計的演繹。

image.png

宜興方案中獨創了“三葉草”的造型風格和功能構成:一葉是以高品質出水為目標,創造豐富感知的“水資源環”;一葉是以資源循環為目標,將污泥和外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能源和資源環”;一葉是因地制宜,滿足政府和公眾美好生活和生態需求的“新功能環”。

內容創作者

代言:谷林、綠茵陳、Dr.曹曼、環保老兵、山少爺、水圈一哥、開花的雨等觀察者,及其他在企業公號寫作的實踐者們。

E20水網固廢網

環境產業具有綜合影響力的縱深服務平臺。以圈層服務為基礎,打造中國環境產業專業圈層;分享產業政策、交流行業信息、進行學術研究。

2590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

以上盤點,僅限于個人關注,且僅代表自我觀點;又受限于認知和眼界,必然有很多漏讀和誤讀;笨拙怠惰之處留待慢慢修正,也是樂趣所在了。

2022年,讀書·讀人·讀故事。

行文至此第六篇,便算草草落成一個“引言”了。

設一個范圍、定一個主題、舉一反三、順藤摸瓜、交叉閱讀;然后連續的、系統的把思考寫下來;還與專家同仁有交流互動。

方佩服曹雪芹“批閱十載”的功夫。

又對“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微有體悟。

可嘆讀書,非得如此、早該如此。

整個六篇筆記(包括本篇)雖各成其主題,但互相間有所聯系,大綱是這張維度圖——

image.png

其中,戰術的學習完全在于實戰、只練不讀;太本質的“道”很難強求、只信不圖;二者中間的——常識、灰度、戰略(涵蓋有用和無用),都展現在組織或人的“故事”中,常說的“讀”,便一指讀書、二是讀故事。

第一篇,我用一個時事、一個課題和一本暢銷書總起,以上三維都隱在其中(相關閱讀:污水處理“國家科技獎”中的《創新者窘境》)

第二篇,羅列書單。(相關閱讀:一位環保人的書單:十年重讀——從環保技術到品牌藝術)

第三篇,定義灰度。這個詞作為管理用語始自任正非,于是又把華為加入書單(相關閱讀:《創新的窘境》二之:華為灰度與環保創新)

第四篇,討論戰略。這個維度有很多模型要學習,首先即是薛濤先生的PPP三圈(相關閱讀:再讀薛濤PPP不可能三角——環保企業“擴張與控制”間的灰度)

第五篇,微探常識。這是王的領域、最難真知真信,便首先要修練故事“讀”的能力(相關閱讀:故事能力——環保人的高階修煉)

第六篇,是故事單。

為了先形成這個“引言”作框架,很多書其實只寫到一半一點點,比如《創新者的窘境》就心心念念還沒寫完,又如本篇的“故事”都沒展開、頗不盡興。

2022年,故事依舊、創新待續。

本文作者:

image.png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