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8 09:16
來源:建工修復
在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之際,由自然資源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球濱海論壇在江蘇鹽城召開,北京建工修復公司應邀參加研討活動,并與江蘇黃海濕地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中外各界人士一道,為全球濱海地區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共享知識、經驗和解決方案。
生態恢復 共謀良策
建工修復多年來成功開展了眾多濕地修復案例,在“保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海生態系統”專題研討會上,公司副總經理李書鵬為濱海生態系統保護提出了四個方面建議:一是多年來紅樹林、鹽沼等生態系統的保護日趨成熟,但缺乏對海草床生態系統保護的研究;二是應嚴格遵守海岸線使用功能的生態生產生活分區;三是從水動力學的角度做好港灣生態系統恢復;四是要采用自然與工程恢復相結合的手段,加速濱海濕地污染治理,實現生態系統有效恢復。
匯聚合力 奔向未來
論壇期間,建工修復與江蘇黃海濕地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鹽城濕地博物園水質提升項目為切入點,發揮產研結合、資源共享優勢,合作共建濕地凈化與修復實驗基地,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不斷推進成果轉化與應用,致力于推進土壤、水環境、農田、礦山等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合作,并以鹽城作為核心區域和合作起點,不斷開拓市場,打造領域內示范樣板。
分類施策 守護濕地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多年來,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指引下,建工修復深入開展濕地修復實踐,承接多項具有代表性的濕地修復案例,在合理區分河湖濕地、濱海濕地、城市濕地、紅樹林濕地、泥炭沼澤濕地等不同種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每種濕地污染的特點,分類施策,科學推進濕地修復工作。
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穩步實施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濕地保護建設、出水閘建設等系統化生態提升措施,并入選環保部第五批環境服務業試點項目;河池龍巖灘水庫物業服務特許管理項目開創了國內環境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楚雄市龍川江干流哨灣段及漁壩段生態濕地恢復工程確立了“岸上岸下齊抓共管、上游下游共治、治標治本結合”的思路,實現污水達標排放;河南禹州潁河濕地項目通過建設布水工程、生態滯留塘、人工復氧系統等,逐步打造生態涵養區,成功入選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名單。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