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0 10:23
來源:生態環境部
二是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藍天保衛戰,全國1.45億噸鋼鐵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區完成散煤治理約420萬戶,持續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開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堅,推進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建立健全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體系,開展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回頭看”,完成黃河干流部分河段排污口排查,積極推動全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加強入海排污口管理,推進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和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完成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加強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新增完成1.6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三是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服務“六穩”“六保”,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降低51個二級行業環評類別,取消40個二級行業登記表填報。依托“三本臺賬”環評審批服務機制,推進重大項目和能源保供項目落地實施。不斷優化執法方式,全國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3.1萬多家,開展非現場檢查7.1萬余次。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梳理建立在建擬建“兩高”項目的環評管理臺賬,嚴把生態環境準入關口。配合出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首次組織開展電力行業碳排放報告質量監督幫扶專項行動。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全國省市兩級“三線一單”成果均完成政府審議和發布工作。
四是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大力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監管,組織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督試點。強化“一廢一庫一品”(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環境監管,深入推進危險廢物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動改革完善信訪投訴機制。生態環境部共調度指導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147起,督辦并處置27起重特大及敏感突發環境事件。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運行核電機組、在役民用研究堆始終保持良好安全記錄。
五是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建設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鞏固排污許可全覆蓋成果,組織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及執行報告“雙百”檢查。推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出臺,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修訂。大幅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推動建立以自動監控為核心的遠程監管體系,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正式列入國家綜合行政執法序列并實現統一著裝。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監測。成功舉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和全國低碳日系列活動。組織開展第一批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不斷拓展升級。深入推進定點幫扶與對口支援工作,周密部署生態環境系統對口援藏、援疆工作。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建設,召開國合會2021年年會。
會議指出,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通過一年的工作實踐,進一步深化了對生態環保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積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一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必須保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三是必須做到統籌兼顧,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的關系。四是必須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五是必須守牢底線不動搖,依法依規推進各項工作,對突出環境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會議強調,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工作,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要求,隨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十四五”各項規劃的陸續出臺,各地在制定相關政策、安排分解任務目標時,戰略上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發展和保護、把握好工作節奏、突出工作重點。在工作推進中,要做到四個“更加堅持”。一是更加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切實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二是更加堅持依法監管,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護。三是更加堅持指導幫扶,對地方既要有督促指導又要有支持幫扶,對企業等市場主體既要嚴格監管又要加強指導幫助。四是更加堅持改革創新,優化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形成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會議確定,2022年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多措并舉助力經濟平穩運行,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動態更新“三本臺賬”,在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的基礎上,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深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研究制定“兩高”行業環評管理規范性文件,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將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作為督察重點。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深化低碳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城市試點工作,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主渠道多邊進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