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5 15:4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開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在此背景下,提高城市有機固廢資源化效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在“2021(第十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南京萬德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劉杰以《城市有機固廢資源化路徑實踐與探索》為題,分享了在“雙碳”目標下,萬德斯對廚余垃圾資源化路徑的實踐與探索。
劉杰
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減污降碳的重要助力點
今年以來,國家下發多項重磅政策,明確固廢資源化利用率指標,引導行業不斷提高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資源化利用效率。
《“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建立廚余垃圾全鏈條、整體性處置利用體系。到2025 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60%左右。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強調,要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到2025 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明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則描繪了實現碳達峰目標的“路線圖”,首次針對“碳達峰”單獨出臺行動綱領。
具體到城市有機固廢領域,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是減污降碳的一個重要助力點。
根據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公布的垃圾分類數據來看,廚余垃圾分類水平參差不齊且總體偏低,垃圾處理設施與垃圾分出量之間存在較大缺口。目前,廚余垃圾集中處理工藝仍以厭氧發酵為主,不同的沼氣利用方式,能量轉化率差異很大,采用熱電聯產或沼氣提純,回收率可以達到80-90%,但目前很多項目還是以火炬直接燃燒排空的方式運行,沼氣利用效率為零。
有文獻研究了焚燒、厭氧消化、好氧堆肥這幾種處理方式的凈碳排放量,從收運、處理、處置全流程來看,“厭氧消化+沼氣利用”的方式具有減碳效果。以北京一個日處理規模為200噸的餐廚垃圾項目為例,其處理工藝是“預處理+厭氧+沼氣發電并網、沼渣堆肥利用”,有學者研究了該項目從收運、處理、處置的全流程能量消耗及碳排放,得出結論為,每噸餐廚垃圾碳減排當量是80.4kgCO2。
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餐廚/廚余垃圾沼氣利用方式,對資源化效率提升影響非常顯著。劉杰指出,要全面提高有機固廢資源化效率,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考慮:一是從環境與規劃的宏觀角度,要根據當地有機固廢污染特點,多物料協同處理,因地制宜地選擇沼氣和沼渣資源化利用方式;二是要從模式和經濟性方面入手,考慮與焚燒廠/水泥窯協同處理,能源設施共用,降低總能耗與經濟投入;三是工藝與技術的角度,降低系統整體能耗,減少有機質損失率、提升沼氣轉化率和能源利用率。
萬德斯有機固廢資源化處置低碳技術方案
圍繞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效率的提升,萬德斯在多個項目中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荊州項目
荊州項目是其提供全流程服務的案例,該項目協同處理餐廚、家庭廚余和糞便,處理規模為50t/d廚余+50t/d餐廚+20t/d糞便,項目采用“預處理+厭氧+水處理+沼氣利用”工藝,實現對能量資源化利用,沼氣通過鍋爐燃燒,產生的蒸汽優先供廠區內使用,多余的蒸汽輸送至臨近的用熱企業。
周口項目
周口項目位于周口市固廢產業園內,萬德斯提供了全套系統的技術服務,項目日處理100t餐廚垃圾+20t地溝油,沼氣利用方式為熱電聯產,沼渣在園區內和其他固廢協同焚燒。
灃西項目
灃西項目使用了萬德斯提供的厭氧發酵系統來處理200t廚余垃圾和300噸餐廚垃圾的漿料,這個項目的沼氣利用方式是熱電聯產。
南京溧水天山廚余垃圾處理項目
南京溧水天山廚余垃圾處理項目為水泥窯協同項目,萬德斯承擔了500噸廚余垃圾漿料的厭氧發酵和沼液處理,項目的沼氣用于水泥窯燃料,沼渣焚燒后用作水泥熟料,沼液則用作循環冷卻水。
以上項目案例都是對有機固廢的末端復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嘗試。劉杰表示,現有廚余項目,有的做到了比較好的資源化利用,有的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是所有的資源化,都離不開前端的預處理、厭氧和沼液處理系統的效能提升。
劉杰對以上案例中使用的預處理、厭氧或沼液處理工藝設備分別進行了闡述。其中餐廚垃圾預處理工藝采用“低速螺旋篩分+高濃度分選制漿”的核心技術,在保證雜物高效去除的同時,能讓餐廚垃圾中的有機質最大限度進入到后續的厭氧發酵系統,有利于項目沼氣總產量的提升;廚余垃圾則采用橫切流粗破碎技術,它可以實現有機、無機組分粒徑差異化破碎,有助于高效篩分,使垃圾分類的成果在處理環節得到保障,避免廚余垃圾有機組分大量進入雜質而損失。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