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30 09:17
來源: 全聯環境商會
《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著眼于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美麗湖北建設基本實現的總要求,設置了近期和遠景目標。按照梯次推進、可行可達、貼近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的原則,對標美麗湖北建設總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目標要求。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實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不斷提升“水質”,基本消除國控劣V類水質斷面,實現“有河有水、有草有魚、人水和諧”;努力改善“氣質”,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切實保護“地質”,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總體保持穩定,確保“吃得放心,住的安心”。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實現“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生態格局更加穩固。在人居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建設美麗城市,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了綠色低碳、環境質量、生態功能、風險防控、污染防治等5大領域30項指標,其中11項為約束性指標。其中,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提升至23%,洞庭湖總磷濃度持續下降,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5.8%,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9%。
《規劃》展望,至2035年,全省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基本解決,實現碳達峰推動碳中和,生態強省基本建成,美麗湖南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圍繞新形勢、新職能、新定位,強調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結構調整,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均衡發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源頭管理、綜合治理和系統治理,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根據《規劃》,在“十四五”時期,廣東大氣環境質量要繼續領跑先行,臭氧濃度力爭進入下降通道,國考斷面劣Ⅴ類水體和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要全面消除。展望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力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廣東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基本實現。
《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海南在“十四五”期間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出“綠色低碳發展、優美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環境安全保障”等4大方面26項主要指標,確保海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規劃》堅持目標導向,以"兩個領先"目標要求,倒排設置目標任務。中央12號文件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目標。"十四五"要著重對標2035年 "兩個領先"目標,統籌考慮未來三個五年生態環境保護進程,系統謀劃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布局、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制定好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路線圖。
《陜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陜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出,到2025年秦嶺、黃河流域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形成,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美麗陜西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規劃》同時展望2035年,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美麗陜西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聚焦甘肅省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強化生態環境基礎能力建設,謀劃確定了我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統籌發展與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工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協同控制,鞏固改善大氣環境。深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強化源頭防控,提升土壤和農村環境。強化風險防控,確保生態環境安全。探索創新,積極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分為基礎與形勢分析、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個部分,共13章52節。《規劃》從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4個方面設定了27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9項、預期性指標8項。聚焦堅決守護好“中華水塔”、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引領應對氣候變化、聚力打造綠色江河源、鞏固提升“青海藍”、切實保護好高原凈土、持續建設“潔凈青海”、強化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全社會行動體系10大領域,謀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重要舉措。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明確了環境綜合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范等4大類22項指標任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國考斷面數量由“十三五”時期的15個增至20個,更加突出對環境質量的硬約束,呵護天藍、地綠、水清的良好環境。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寧夏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為綠色轉型成效更加顯著、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環境安全取得有效保障、環境治理效能明顯增強。寧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5%,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0%,黃河干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進Ⅱ類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森林覆蓋率達到20%。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