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3 09:1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除了練好內功外,今年論壇上,他再次強調了深耕行業以及與聯手同行的重要性。王瑟瀾在去年的固廢戰略論壇上曾經說過一句話:“深耕才能收獲,聯手才能共贏。”2021年,上海環境積極實踐這一策略,與同行進行合作交流,聯手同行實現共贏。王瑟瀾在論壇上特意感謝E20環境平臺能夠在深圳提供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環保行業交流機會,讓頭部企業在這里共商合作、抱團取暖,非常不易。
迎春——挑戰中也有機遇
冬天到了,那么春天還會遠嗎?王瑟瀾說,春天已經離我們不遠。展望未來,現在固廢行業進入“零填埋”新時代,行業還存在很多商機。比如,垃圾從填埋轉化為焚燒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而填埋場后端的處置或許也是一個商機。
另外一個值得行業欣喜的是,如今固廢行業進入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環保企業致力于將自身打造成行業內的優秀標桿,來引領行業良性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E20環境平臺攜手垃圾焚燒行業頭部企業共同發起了“雙百跨越”垃圾焚燒發電標桿行動,提出“精細化、智能化、低碳化、社會化、系統化、樞紐化”的高質量“六化”方向,樹立行業服務的標桿和典范,用榜樣力量引領行業發展。
上海環境始終致力于成為我國垃圾焚燒行業的領跑企業,愿意在垃圾焚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試。其中,上海環境運營著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日處理生活垃圾9000噸。
作為“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行動第一期輪值主席單位,上海環境攜手E20環境平臺在上海和線上同步召開“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行動首期標桿比選預評審會,共同踐行“雙百跨越”,鑄就全新的服務價值體系。本次論壇上,王瑟瀾還作為標桿行動首期輪值主席單位代表進行了發言。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下一步在迎接春天的時候,上海環境將抓住時代的機遇,圍繞“30·60”目標,重點深耕以下五大領域:減塑降碳、填埋場維護、焚燒能效提升、可回收物體系規范發展、濕垃圾工藝優化。
王瑟瀾在分析中提到,目前焚燒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對污染物排放治理尤其是煙氣治理,各家企業都有所長,但是焚燒行業還有很多細分領域需要進行能力提升。
對于濕垃圾的處理,王瑟瀾認為最大的問題是處理成本遠遠高于焚燒成本,所以是否要對濕垃圾進行分類,分出來之后如何做到成本覆蓋,是大家需要綜合籌劃的事情。另外,濕垃圾工藝也需要優化,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同時,后端一定要打通濕垃圾和有機肥料的通道,否則濕垃圾分類之后又得被燒掉。
對于上海環境未來的布局,王瑟瀾表示,接下來,上海環境一方面要不斷發展多元化的業務,進一步開發市場存在的增量空間,還要對產業鏈進行一體化延伸,包括可回收物、建筑垃圾等業務的延伸。
王瑟瀾提到,建筑垃圾處理業務如果不把前端掌握在手里,到后面根本無法做下去,因為好的東西都被別人拿掉了。可回收物業務也是這樣,從上海環境統計的情況來看,全上海的可回收物,應該占到干垃圾和濕垃圾總和的40%,但實際上現在能夠通過稱重統計上來的大概只有10%~20%,建筑裝修垃圾的數量就更沒辦法統計了,因此必須要把產業鏈做長。
上海環境還要不斷探索細分市場領域的多樣化的需求,進行技術的迭代升級。“其中太陽能光伏和動力電池的資源化回收利用就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的領域,是接下來的產業風口。”
“為綠色明天,點亮每一天。”最后,王瑟瀾以上海環境今年制定的企業使命來結束此次的演講。為了綠色的明天,他希望大家能夠抱團取暖,取得更好的成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