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11 09:20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十六)金融扶持。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機構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信貸評審方式,積極開發適合的金融產品,按市場化原則為項目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推動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投資力度。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用于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支持技術領先、綜合服務能力強的骨干企業上市融資。允許具備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盤活資源資產。健全森林保險制度,鼓勵保險機構和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保價值、保產量、保收入的特色經濟林和林木種苗保險試點,推進草原保險試點,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力度,完善災害風險防控和分散機制。
五、保障機制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要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要暢通渠道、聽取訴求,保障社會資本合法權益,增強長期投資信心。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強化工作統籌,制定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明確修復任務,設立項目并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目標及自然資源資產配置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職責分工,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細化操作程序,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合力。
(十八)強化示范引領。發揮骨干企業的帶頭引領作用,搭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合作平臺,促進各類資本和產業協同。鼓勵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理論和方法等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范推廣,探索導向明確、路徑清晰、投入持久、回報穩定的資源導向型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強科研人才梯隊建設,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良性發展機制。
(十九)優化監管服務。建立投資促進機制,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匯總發布各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及投資需求、政策法規標準等信息。加強督察和執法,全程全面依法監管,嚴格規范行為,建立信用監管機制,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獎懲聯動。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涉及地理、生態、生物等方面敏感信息采集、處理和使用的,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二十)做好宣傳引導。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宣傳。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增強社會資本參與的獲得感和榮譽感,促進全社會關心支持生態保護修復事業,共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
2021年10月25日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