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28 16:51
來源:中國水網
系統治理,協同管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城市治理與鄉村建設,統籌流域污染防治與海洋環境保護,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應對氣候變化,貫通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動“跨行業+多污染物+多介質+全過程”的協同管控。
改革創新,示范先行。更加注重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激發黨委、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責任主體內生動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發揮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區域環境合作新模式,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創建更系統、更有亮點、更多元的“福建樣板”。
第三節主要目標
展望2035年,“綠色繁榮、和諧共生”的生態福建美麗福建基本建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展現更加嶄新的面貌。
“十四五”時期,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把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地造福人民,“清新宜居、河湖流韻、山海透碧、業興綠盈、共治同享”的生態福建美麗福建初步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省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綠色發展導向全面樹立,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優質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途徑更加暢通,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空氣質量穩步提升,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水生態建設得到加強,優質水比例繼續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趨好,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
——生態環境安全有力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核與輻射安全水平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更強。常年暢享清新空氣、鳥語花香,抬頭仰望多是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環顧四周是更多怡人的綠、田園風光、清水綠岸、灘凈灣美、魚鷗翔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得到不斷滿足。
第三章 協同減污降碳,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整體布局,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完善宏觀治理的環境政策,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第一節 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
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科學合理制定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開展碳達峰行動,加強達峰目標過程管理,強化形勢分析和激勵督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因地制宜制定實施各地碳達峰行動方案,支持廈門、南平等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在南平探索碳中和實現路徑,推動平潭低碳海島建設,支持三明市探索建設凈零碳排放城市。開展低碳社區、低碳園區、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和碳中和示范區創建。
推動重點行業實施達峰行動。推進工業行業能效提升行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科學制定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交通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大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水泥行業利用脫硫石膏、礦渣、轉爐渣等非碳酸鹽原料替代傳統石灰石原料生產。推動煤電、鋼鐵、建材等行業開展低碳減排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工程。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開展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管理。
第二節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質量強省建設,以火電、鋼鐵、建材、石化、造紙、化工、印染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全面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提升品牌質量和產業發展層次。在電力、鋼鐵等行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推進食品加工業生態化特色化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推進冶金產業綠色發展,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精深加工。推進建材產業新型化發展,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壯大綠色環保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在節能環保領域,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環保產業的深度融合創新。加大綠色環保企業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做大做強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扶持一批精專特優中小企業。
提升行業資源利用效率。樹立循環發展、永續發展理念,實施水效、環保“領跑者”制度。制定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依法推進清潔生產,在重點行業深入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探索開展行業整體審核模式。提高清潔生產對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度,推動傳統行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強化用水強度控制,大力實施節水行動,實施深度節水控水,推廣節水技術,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強化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盤活存量土地、閑置土地,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