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26 09:4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王馨整理
“雙碳戰略要調整能源結構、出清產業,這實際上給能源和環保企業帶來了新的戰略機會”,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能環保)副總經理鐘日鋼在“2021(第九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表示。
論壇上,鐘日鋼以“雙碳戰略下深能環保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為主題,分享了對于固廢企業低碳發展的深入思考,他指出:“樹立大固廢全周期閉環管理理念、優化智慧能源系統配置、支撐固廢協同低碳高效能源化及資源化利用,是固廢雙碳發展的必然要求。”
鐘日鋼
固廢低碳發展理念與路徑思考
鐘日鋼指出,盡管生活垃圾領域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全球3-5%,在大環境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固廢行業在碳減排方面仍然大有可為,參考國際經驗,如德國,在1990-2006年期間,德國固廢領域減排實現了5600萬噸,貢獻的減排量高達24%。
近年來,深能環保團隊對于多個城市固廢行業進行了碳減排跟蹤研究,得出了城市垃圾治理對碳減排的貢獻。數據顯示,從2020年全國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后,固廢治理實現節碳740噸左右,其中垃圾焚燒發電減排超400噸,回收方式減排210噸。鐘日鋼指出,其中有三個方面值得行業注意和思考:
第一、應構建碳核算標準與指標體系。多年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持續進行構建碳核算標準與指標體系的工作,然而鐘日鋼指出,考慮到不同國家經濟和發展有差異,未來我國更應該重視構建碳核算標準與指標體系,努力在碳交易市場爭取定價、指導等話語權。
第二、突破固廢低碳利用技術瓶頸。在能源結構無法進行大調整的情況下,固廢行業的發展要努力突破固廢低碳利用技術的瓶頸。今年以來,深能環保在深圳地區進行了新一輪的固廢布局,對于處理技術進行提升優化。
第三、打造零碳/負碳固廢協同園區。深能環保與香港企業聯合建立了負碳循環產業園,園區主要打造垃圾分類、5G技術、智慧系統、物質回收等新技術的研發,力爭實現跨行業打通“兩網融合”,將固廢治理和資源回收實現在同一個大環境中進行計算。
基于此,深能環保在垃圾焚燒的主業基礎上,構建了大固廢閉環治理碳減排路徑,即:多環節、全鏈條、小系統、大系統。鐘日鋼指出,垃圾分類等居民習慣屬于大系統范圍,不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能夠解決的,垃圾焚燒也只是城市固廢處理的兜底工作。而深能環保的目標是打通各個環節鏈條的物質流和能源流,實現全鏈條碳足跡數字化管理,并從中找出各個環節碳排放的依據。
通過全鏈條碳足跡數字化管理,深能環保實現了將大固廢中每一個環節的碳排放,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到公眾、監管中心面前。鐘日鋼表示,深能環保更注重能源流和物質流,未來在E20環境平臺等行業專業機構的帶動下,能進一步將碳的標簽和軌跡摸準,并從中尋找碳匯項目機遇。
生活垃圾分類應提升到更高的維度
在垃圾焚燒技術更加環保與高效的基礎上,“物質的回收”實際上比“能量回收”高一個層級,鐘日鋼指出,垃圾分類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業務和機遇。
深圳市從2020年9月1號立法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在每3萬噸垃圾中,可回收利用垃圾從2000噸提升到2021年的6000噸。同時以德國經驗看,德國通過十幾年的摸索,通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機械分選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整個城市的固廢管理工作,基于此鐘日鋼指出,中國的固廢企業也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好末端優勢,逐步將前端的回收工作提升到更高的維度。
近年來,深能環保大步向固廢行業前端進軍布局,開創了許多城市低碳分類模式。
能源大廈低碳分類模式
能源大廈是一座商業樓,入駐員工大概3000人。深能環保將樓宇中垃圾進行分類精細化,通過智能垃圾收運車進行回收打包,并建立垃圾分類大數據平臺。在該模式開展前,整個樓宇日產垃圾2噸,包括1.7噸其他垃圾,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后,基于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等因素,實現了日產垃圾不超過1.4噸,其他垃圾低于0.8噸,可回收垃圾量逐步提高,垃圾焚燒量持續減少。
商業區地下智慧收運分揀模式
由于深圳“多核驅動”的發展特色,深圳市擁有近200座超過100米以上的高樓。對此,深能環保打造商業區地下智慧收運分揀模式,實現集裝載、運輸、分揀、分類、整理、拆解、打包和臨時儲存于一體。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零碳無廢”園區模式
深能環保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基于智慧分類、園區物資流的循環利用等方向,力求在新一輪的“舊改”、“深改”過程中打造零碳樓。
突破低碳的三個核心技術
創新高參數垃圾發電技術
深能環保對于核心低碳技術進行突破,從中溫中壓到中溫超高壓再熱,發電效率從20%提高到30%,以1000噸/日處理規模測算,每年可以增加1萬噸碳減排。
生活垃圾預處理技術
鐘日鋼指出,隨著垃圾焚燒市場增量逐年減少,企業如果不能在資源化利用方面進行技術儲備,在未來很可能失去競爭優勢。近年來深能環保重視固廢系統前端研發,在生活垃圾預處理技術方面進行突破。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