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06 14:34
來源:智慧水務研究院
今年以來,政府對各行業的監管趨嚴。第一季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整頓政策,涵蓋教育、電子煙、電子商務平臺、證券等行業,政策的密集度和力度之大近年罕有。在監管框架日益完善的過程中,水務環保行業也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首次將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弄虛作假”行為納入刑法定罪量刑。
以環保督查、綠色稅收等措施為發力點,環保政策力度不斷增強,環保“嚴監管”已經成為新常態。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已經完成了第二輪第三批督察進駐。從2016年第一輪督察到2018年“回頭看”督察,再到2019年開始的第二輪督察,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不僅推動近24萬件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而且對領導干部生態環保“不作為、弄虛作假、官僚主義”等進行了史上最為嚴厲、最為精準的問責。
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新時代下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可以預見,未來環保政策仍將保持高壓勢態,并形成制度化的嚴格治理體系。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曾表示,環保監管趨嚴是一種理性回歸,未來會成為常態。同時,環保政策的轉變也引導者環保產業的轉型,環保產業正在向服務的充分性、平衡性、均等性方向發展,向創造價值的方向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以環保督察為抓手,以整改治理促進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各地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殷切期待,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