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09 09:27
來源:中國政府網
未形成書面審查結論出臺政策措施的,視為未進行公平競爭審查。
第七條 政策制定機關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應當以適當方式征求利害關系人意見,或者通過政府部門網站、政務新媒體等便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征求意見,并在書面審查結論中說明征求意見情況。
在起草政策措施的其他環節已征求過利害關系人意見或者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可以不再專門就公平競爭審查問題征求意見。對出臺前需要保密或者有正當理由需要限定知悉范圍的政策措施,由政策制定機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利害關系人指參與相關市場競爭的經營者、上下游經營者、行業協會商會、消費者以及政策措施可能影響其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其他市場主體。
第八條 政策制定機關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可以咨詢專家學者、法律顧問、專業機構的意見。征求上述方面意見的,應當在書面審查結論中說明有關情況。
各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專家庫,便于政策制定機關進行咨詢。
第九條 政策制定機關可以就公平競爭審查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向本級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咨詢。提出咨詢請求的政策制定機關,應當提供書面咨詢函、政策措施文稿、起草說明、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及其他相關材料。聯席會議辦公室應當在收到書面咨詢函后及時研究回復。
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且在制定過程中被多個單位或者個人反映或者舉報涉嫌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本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可以主動向政策制定機關提出公平競爭審查意見。
第十條 對多個部門聯合制定或者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政策措施,在公平競爭審查中出現較大爭議或者部門意見難以協調一致時,政策制定機關可以提請本級聯席會議協調。聯席會議辦公室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根據相關工作規則召開會議進行協調。仍無法協調一致的,由政策制定機關提交上級機關決定。
第十一條 政策制定機關應當對本年度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進行總結,于次年1月15日前將書面總結報告報送本級聯席會議辦公室。
地方各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匯總形成本級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總體情況,于次年1月20日前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
第十二條 對經公平競爭審查后出臺的政策措施,政策制定機關應當對其影響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情況進行定期評估。評估報告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評估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經評估認為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應當及時廢止或者修改完善。定期評估可以每三年進行一次,或者在定期清理規章、規范性文件時一并評估。
第三章 審查標準
第十三條 市場準入和退出標準。
(一)不得設置不合理或者歧視性的準入和退出條件,包括但不限于:
1.設置明顯不必要或者超出實際需要的準入和退出條件,排斥或者限制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
2.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對不同所有制、地區、組織形式的經營者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化待遇,設置不平等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條件;
3.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以備案、登記、注冊、目錄、年檢、年報、監制、認定、認證、認可、檢驗、監測、審定、指定、配號、復檢、復審、換證、要求設立分支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形式,設定或者變相設定市場準入障礙;
4.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對企業注銷、破產、掛牌轉讓、搬遷轉移等設定或者變相設定市場退出障礙;
5.以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企業轉讓技術,設定或者變相設定市場準入和退出障礙。
(二)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包括但不限于:
1.在一般競爭性領域實施特許經營或者以特許經營為名增設行政許可;
2.未明確特許經營權期限或者未經法定程序延長特許經營權期限;
3.未依法采取招標、競爭性談判等競爭方式,直接將特許經營權授予特定經營者;
4.設置歧視性條件,使經營者無法公平參與特許經營權競爭。
(三)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包括但不限于:
1.以明確要求、暗示、拒絕或者拖延行政審批、重復檢查、不予接入平臺或者網絡、違法違規給予獎勵補貼等方式,限定或者變相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
2.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中限定投標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設定其他不合理的條件排斥或者限制經營者參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活動;
3.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通過設置不合理的項目庫、名錄庫、備選庫、資格庫等條件,排斥或限制潛在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
(四)不得設置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的審批或者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事前備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增設行政審批事項,增加行政審批環節、條件和程序;
2.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設置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前置性備案程序。
(五)不得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設置審批程序,主要指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采取禁止進入、限制市場主體資質、限制股權比例、限制經營范圍和商業模式等方式,限制或者變相限制市場準入。
第十四條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標準。
(一)不得對外地和進口商品、服務實行歧視性價格和歧視性補貼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1.制定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時,對外地和進口同類商品、服務制定歧視性價格;
2.對相關商品、服務進行補貼時,對外地同類商品、服務,國際經貿協定允許外的進口同類商品以及我國作出國際承諾的進口同類服務不予補貼或者給予較低補貼。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