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02 09:1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吳霜
“經濟+環保+低碳”是新價值體系三大標尺。傅濤博士表示,以前我們衡量價值的標尺是經濟因素,之后是環保,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經濟和環保進行了完美統一,而低碳的提出,讓我們有了第三把標尺。以前我們做的節能和中水回用是出于經濟的考量,而非以低碳為目標,“雙碳戰略”會影響到我們的產業發展、產業路線、發展模式。為了指導低碳研究落地,中節能國禎專家委員會王穎哲主任牽頭低碳化研究小組,通過現場走訪調研和比對核算,形成了一個行業低碳指導框架。
以單一國家和城市統計范疇內的碳達峰是“偽達峰”。歐洲的碳達峰是“偽達峰”,因為歐洲是使用了進口產品而實現達峰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碳沒有被計算其中。以此類推,上海、北京的碳達峰也是“偽達峰”,這些問題比較復雜,現在我們只在可管控的范圍內來談低碳,減碳是一種行為,我們要在每個環節中把碳降下來,但是具體核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如果僅從處理污染物的環節來看,環境產業已經沒有價值提升空間了,污水處理行業碳排放占全社會貢獻率小于2%,但是這些污染物并不產自污水處理行業,而是來自其他行業,況且我們還形成了再生能源和再生資源,如果全周期和全價值鏈條核算來看,污水處理行業產生的綜合價值會遠遠比處理污染物產生的價值要高,污水處理費用不止現在的水平,而是可能比現在高很多,我已經隱隱感到環境產業新的春天要來到了,優質的環保資產將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污水和垃圾處理的價值延伸都將是經濟核算的資源。垃圾處理行業同樣如此,污染物被匯集到垃圾處理廠,我們用能源把垃圾處理干凈,要盡量減小能源的消耗,盡量把污水和垃圾中的資源和能源重新導入到低碳的循環中去,污水和垃圾都將是經濟核算的資源。如果行業龍頭公司嘗試去改變污水處理行業的價值規律,那么行業龍頭公司獲得的收益將是最大的,因為其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最多,處理量最大。
行業碳中和具有先天性因素。有些行業天生就是碳中和的,比如林業,但是有些行業天生就不是碳中和的,比如鋼鐵冶煉行業。“低碳二十字方針”中的“完整周期”強調歷史、未來、現在要兼顧,全球80%的國家擁有鋼鐵冶煉等制造業,所以大多數國家都和中國一樣是世界工廠角色,滋養著全世界人口,碳足跡需要全鏈條核算,否則不公平,中國會積極參與國際碳排放規則的制定。
中國踐行的是生態文明下的低碳戰略,而不是歐美碳核算規則下的按部就班,中國會有自己的碳核算辦法。建議每個領域都可以制定自己的低碳發展導則和指南,盡可能降低行業碳排,積極參與國際碳排放規則制定。我們要努力去創建低碳城市和國家,用導則評價低碳行為而不是碳中和結果,鼓勵行業向低碳努力的行為舉措,鼓勵在盡可能保留原設施基礎上進行技改來達到低碳效果。“低碳二十字方針”中的“系統治理”需要把每個環節連起來考慮,比如治理污泥卻造成了大氣污染,治理垃圾卻產生了危廢,一些動作可能會影響上下游的整體效果。加強產學研聯動,低碳技術可以依托于高校,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建議學校成立以低碳為標尺的研究,重新評估我們的行業技術、商業模式、合作模式。
未來在低碳和環保之間會存在博弈。碳交易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可以買賣的碳配額,一種是可以通過低碳產品實現。環保的可能不低碳,低碳的未必環保,未來在低碳和環保之間會存在博弈,低碳的維度會越來越高,未來低碳范疇可能高于環保。例如地下水廠是否可行?需要環評、能評、安評、碳評一同來平衡和評估。
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運營部葛勇濤部長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北排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與實踐”主題發言。葛勇濤部長介紹,北京排水集團是市屬公共服務類一級企業,是北京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特許經營企業。公司2020年啟動未來水廠建設,提倡“全要素資源化,全方位生態化,全流程智慧化”,并在以下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在系統治理方面實現“廠網一體流域化調度”;在資源循環方面實現“大力推進再生水綜合利用”和“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在技術創新方面,北排集團建立以北排高碑店研發基地、方莊污水處理廠及其它污水廠、聯合院校創新平臺為核心的生產性試驗評價轉化基地,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積極引領行業發展;在技術水平方面,“城市污水厭氧氨氧化(紅菌)技術”達到世界第一水平;“高氨氮厭氧氨氧化技術、再生水集成處理與安全回用技術、污泥高級厭氧消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深度脫氮技術、A2O高效脫氮除磷節能降耗技術、水環境精準修復及構建技術、水生態安全監測及保障技術、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臭氣處理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十三五”期間,集團通過沼氣熱電聯產、光伏發電、集團內外水源熱泵清潔能源利用,以及精確控制技術等節能措施,累計減少電力消耗2.1億度,共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萬噸,相當于“零碳排放”處理了13億立方米污水,實現了節能低碳運行。
“十四五”時期,集團聚焦綠色低碳治水,著力打造“技術領先、廠網一體、智慧運營、綠色低碳、能源自給、資源回收、生態和諧、廠城融合”的綠色低碳水廠。實現“十四五”末較“十三五”末,節電量7000萬度,水處理單耗下降10%;通過沼氣和光伏年自發綠電量2.14億度,占集團總電量的30%以上,減少碳排放量16.5萬噸,占集團總排放量的40%。實現資源全回收利用,探索能源外供,進一步擴大外部水源熱泵使用范圍,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萬噸,為北京市和全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