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6-25 14:06
來源:康恒環境
“90后”接棒!
每年調試100條焚燒線,
用實際行動詮釋康恒的責任與擔當!
康恒環境工程公司電控技術部爐排調試團隊常年奔波在各個項目現場,他們的“T臺”是主廠房0~27米的鍋爐平臺。在狹窄的空間里,他們或直立、或攀爬、或俯身、或深蹲、或平躺,精心調試每一臺設備——他們旋轉螺絲、測量位移、效驗信號、測試連鎖,使設備各項參數達到設計要求。最后,他們滿身油污地離開,留下正常運行的設備。
爐排調試團隊工作現場
這是一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團隊:生活中,他們愛玩愛鬧,愛打王者榮耀,喜歡天馬行空;工作中,他們夜以繼日,一絲不茍,用滿腔熱血和鋼鐵意志完成各項艱難任務,用無數細節搭建起通往項目成功運行的橋梁。前有經驗豐富的“老法師”,后有熱血拼搏的“90后”,爐排調試團隊,每年要完成約100條焚燒線的調試量。在滿足如此密集項目需求的同時,他們總結經驗、共享知識、傳承技藝,緊跟公司發展步伐,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 提著工具包,上!#
無論條件多艱苦,無論時間多緊迫,無論夜深到幾點,收到部門指令的他們,只有一種回應:提著工具包,上!
01
合肥市L項目
調試人員閆信、周燁
2021年5月24日,接到任務的閆信、周燁,第一時間到達項目現場,開始爐排動作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啟動液壓站,通電并測試ACC柜,檢查焚燒相關設備,校核電纜接線……25日下午5點,在4號爐啟動大會上,業主方當著各參建單位幾十名參會者的面,提問康恒:“能否在兩天內完成調試,保證27號燒垃圾?”此時距離業主要求的時間節點僅剩一天兩夜,面對未知的工況,調試組不免有些猶豫,但作為康恒人,自然的反應是:提著工具包,上!
閆信在現場調試
會后,電控部閆信、周燁、楊后貴和SV謝寧直接奔赴調試現場,不分晝夜地開始了調試工作,終于在27日凌晨3點完成調試工作,比正常周期縮短了整整5倍。完成調試還不是工作的結束,調試人員還需繼續在現場值班,對焚燒爐進行保運工作,直至焚燒線通過72+24小時試運行。
02
河南省H項目
調試人員封程旭、蔣安、劉志偉
2020年12月30日,調試人員封程旭、蔣安、劉志偉到達項目現場,發現調試條件不太理想:液壓管道尚未恢復,現場就地控制箱未接線,液壓站冷卻水尚未完成。當地天氣異常寒冷,最低溫度達到零下18℃,調試人員在未封頂的主廠房內,凍得手都伸不直,其他公司的很多工作人員都已經撤離了。但是,康恒人的詞典里沒有“退卻”兩個字,依舊是提著工具包,上!
設備結冰圖一
接線、查線、改線、下載程序、與DCS通訊、消缺整改……嚴寒中,封程旭他們一步步有序地推進工作。但更大的考驗還是來了。1月5日,液壓缸、金屬軟管、液壓閥臺、連接電纜均懸掛冰柱,導致調試工作無法繼續。但他們依舊沒有退縮,而是與業主一起破冰除冰,在沒有調試條件的情況下創造出調試條件,終于在1月18日順利完成全部調試工作。
設備結冰圖二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調試團隊在一個個具體項目中,實踐著康恒的價值觀(“誠信、責任;團隊、創新;客戶、共贏”),他們的優秀,既源于自我要求,也因為背后有康恒整個團隊的支撐。
# 薪火相傳,棒!#
康恒在成立之初即成立了電控技術部,隊伍隨著公司的成長而不斷壯大。從挎著工具包跟在日立造船工程師后虛心學習,到能夠獨立完成調試工作,再到通過傳承與帶教,實現整個部門全員皆兵,任何一個人均可隨時趕赴現場進行調試。康恒的電控技術部從幾個人發展壯大成一支多人隊伍,靠的是薪火相傳。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去往主廠房的路上,帶教老師經常會講述自己跟著日立造船工程師學習的經歷:背著一套厚厚的圖紙,揣著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方便攜帶),記錄現場問題和調試要點,下班后再整理成集。這一個人習慣如今成為了部門習慣,雖然,最初的小小筆記本如今已被手機備忘錄所替代。
調試團隊學習筆記
實踐出真知,實干出成績
新人站在燃燒爐排液壓閥臺旁的鋼平臺上,隨時準備著為老師遞內六角、螺絲刀等工具。“老法師”張定國系著安全帶,蹲在橫梁上,一邊測油壓,一邊耐心講述換向閥、閥臺底座油路的來龍去脈。老師時而對調速閥左旋右旋,時而指示新人仔細觀察液壓缸推桿的位移和傾聽軸承轉動的聲音。這種現場教學法讓新人學得快、記得深,通常只需一年時間便能掌握調試方法,可以獨立承擔調試工作。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