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6-24 09:12
來源: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小溪
(2)自愿減排量登記并參與碳交易
對于固廢企業,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可參與碳市場交易,在未來的碳市場中有望獲得額外利潤。據相關機構測算,生物質發電企業未來參與CCER后利潤可增厚6%以上。固廢領域可參與自愿減排量備案的項目包含生活垃圾焚燒、填埋氣利用、污水處理、廢電回收、生物質能利用等。從現有已審定且備案的項目信息來看,以焚燒項目為例,全國已有114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參與CCER審定,其中有24個已完成備案,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光大環境、綠色動力、偉明環保、瀚藍環境、上海環境等公司。
隨著《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的制定出臺和全國碳交易規則的成熟,市場也會逐步規范。作為末端處置企業,當下需緊跟市場政策和動態,熟悉游戲規則,考慮到CCER審定需要經過項目設計、審定、項目備案、減排量核證及減排量備案五個步驟,工作量相對較大,且目前碳交易市場以電力行業為主,生物質能源的CCER項目還未啟動,備案方法也正在重新定義,因此固廢企業需優先摸清家底,提前準備好相應申報材料,做好隨時參與碳交易的準備。
(3)儲備CCUS技術
CCUS技術是指對碳開展捕集、封存和利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CCUS對碳減排具有很大的潛力,也是作為林業碳匯的有效補充,若技術應用較為成熟可能實現零排放甚至負排放。對于工業生產、燃煤發電等行業不可避免產生的碳排放量,可通過CCUS技術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目前CCUS應用主要有:將液體、固體CO2的冷量用于食品蔬菜的冷藏、儲運,在啤酒、碳酸飲料中的應用,CO2催化加氫制取甲醇,以CO2為原料合成尿素,以微藻固定CO2轉化為生物燃料和化學品等物理、化學和生物三方向上的應用。對于固廢行業而言,重點需要在碳排量較大的環節因地制宜開展碳捕集工作,助力碳減排。但考慮成本因素,CCUS可在實現碳中和階段逐步推廣應用,現階段還處于技術研發和試驗過程。
(4)充分利用碳金融
在雙碳政策下,各大銀行也在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產品,包含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隨著碳中和債券的發行、首批公募REITs項目的落地(包含2個環保類項目)。碳金融給環保企業提供了新的多途徑融資渠道,無論是建設類重資產企業還是運營類輕資產企業,未來環保類企業有望被重新估值。
綜合以上環保行業碳減排路徑分析來說,環保企業在雙碳背景下,有很多機會和空間待挖掘。
僅從固廢行業來看,綜合以上分析,具有全產業鏈的固廢企業在雙碳背景下,相對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優勢。
受國家政策、市場空間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將單一領域向多領域拓展、產業鏈一端向兩端延伸作為企業定位和目標。這一點在固廢領域也比較明顯。
如瀚藍環境,2019年9月,瀚藍環境收購國源環境,公司固廢業務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進軍環衛領域。2020年8月“深圳市國源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瀚藍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瀚藍環境在加強運營管理、推動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進行固廢處理項目拓展,推動固廢業務縱橫一體化發展,成功完成不同細分領域橫向一體化協同發展,產業鏈從前端到后端縱向一體化完整布局的“大固廢戰略”。
再如,作為國內固廢行業起步最早的“老牌”國企之一,上海環境在布局“十四五”規劃時,明晰了從“2+4”演化升級到“環境治理+”的戰略定位,確定了“規劃咨詢、生態修復、代建代管”三項輕資產業務和“生活垃圾、危廢醫廢、污水處理”三項重資產業務,輕重并舉、雙輪驅動的業務布局,未來在橫向和縱向產業鏈上將逐步拓展和延伸。
不僅如此,近兩年,很多環保企業,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開始向固廢領域延伸,不斷強化企業的綜合實力。如中工環境、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等,陸續完成企業更名,強化“十四五”期間對整個環保體系的布局,不斷提升固廢處置領域的綜合實力,延伸產業鏈,轉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
毫無疑問,“雙碳”目標已經成為目前行業普遍關注的重點和不斷努力的目標。而在“十三五”期間已經開始著手和實踐的企業,在面向雙碳機遇時,必然更具優勢,可快速上車,搶占先機。
據了解,在促進碳減排領域,上海環境“十三五”期間已開展系列工作,如更換風機、將電驅動循環水泵更換為蒸汽驅動、淘汰電機等技能技改工作,可直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此之外,上海環境早在2006年就開始著手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目前已有5個CCER項目完成備案,其中上海市天馬生活垃圾末端處置綜合利用中心工程是國內第1個在國家發改委成功備案的垃圾焚燒發電類項目。據中泰證券測算,假設公司所有項目均申請CCER到位,以2020年上網電量21.85億千瓦時為基準,按照目前噸碳30元水平,上海環境通過碳交易可額外獲得3764.5萬元收益。未來兩年公司新增投產將進入高峰期,預計新增處置規模1萬噸/日,年上網電量新增約10億千瓦時。目前上海環境正在以松江天馬固廢處置基地為示范,融合生活垃圾焚燒、濕垃圾處置、建筑垃圾資源化等項目打造無廢低碳環保產業園,以減少對化石能源、水資源等資源能源的消耗,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6月16日,上海環境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綠色業務背景及信用優勢成功發行綠色超短融,這也是上海環境對“碳達峰、碳中和”、“綠色金融”理念的有力踐行。據了解,債券募集期間有多家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申購,也充分反映了上海環境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廣泛認可。
環保行業助力碳減排,每一位環保人都有一份責任。盡管環保市場近期新聞動態頻頻,風起云涌,各類國企央企大舉進入,但各家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謀篇舉措仍未明顯顯露,但從目前產業的布局軌跡來看,環保企業在“雙碳”背景下,必然會發揮更大的能量。我們也一同期待在時代背景下,環保企業的蝶變與翱翔。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