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青海省海東市印發2021年生態建設工作要點

時間:2021-04-13 09:47

來源:海東市政府

青海省海東市印發《海東市2021年生態建設工作要點》,詳情如下:

《海東市2021年生態建設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1年4月2日

海東市2021年生態建設工作要點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兩山”理念,踐行“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和“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及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努力構建“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綠色、宜業宜居、城鄉統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海東”,落實好《海東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0—2025年)》,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委二屆十次全會確定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東辦字〔2021〕3號)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二屆人大九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東政辦〔2021〕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加快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完成中央兩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努力培育生態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奮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海東,推動海東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生態建設保護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緊密結合、高度融合,逐步實現由“環境換增長”向“環境促增長”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堅持整體統籌,深入推進。立足海東生態建設發展現狀和各自工作實際, 既不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更不松勁拖延、淡化保護,有計劃、有步驟的整體統籌推進生態建設,確保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

——堅持標本兼治,長效管理。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堅持標本兼治,既立足當前,堅決有力整治核心突出問題,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又著眼長遠,從源頭遏制問題的滋生,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堅持全民動員,社會參與。廣泛宣傳動員,使生態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使形成廣大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奮勇爭先、砥礪前行,全力探索走好符合戰略定位、體現海東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路子,讓綠色成為海東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驕傲。

三、總體目標

到2021年底,PM2.5年均濃度下降7.9%,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85%以上,黃河出境斷面保持在Ⅱ類、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Ⅲ類。積極探索推行碳排放交易,確保節能降碳減排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以內。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工作完成率達到100%,人工造林面積完成率達到100%,完成國土綠化80萬畝以上。扎實開展礦山資源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力爭全市大中型綠色礦山比例達80%以上。縣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為100%,一般功能區和重要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實施高標準農田16.2萬畝,力爭農作物播種面積達319萬畝,舊棚改造4000棟,拱棚改造2700棟。實施化肥農藥“兩減”96萬畝,飼料種植100萬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成1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

四、重點任務

(一)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1. 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立足加速建設蘭西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目標,進一步加強與蘭州、臨夏等周邊區域合作,推進川口—海石灣、加定—天堂、官亭—大河家一體發展,持續深化民和-紅古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實現甘青融合發展新突破。積極打造“西寧—海東現代化都市圈”,逐步實現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建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 持續推動核心區同城發展。牢固樹立“城市理念、首府意識”,秉持“雙核引領、同步發展”的思路,在樂都-平安核心區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巴燕-群科雙核驅動發展、積石鎮-街子統一規劃建設,統籌四縣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抓緊抓實中心城區鎮改街道、村改居等重點工作。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民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 啟動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前期準備工作。河湟新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信息技術、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四大產業,打造全省現代產業承載區。做大做強一批具有科技競爭力的企業,推進青海大數據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提升產業鏈水平。大力培育引進一批城市綜合體、商業綜合體,切實增強河湟新區吸納人口、集聚產業的能力。

牽頭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

4.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推進樂化高速、西互一級等重點交通項目。開工建設濱河廣場、市民廣場、青海農展館等核心城區重點項目。實施樂都城中西門東片區、西來寺片區、城隍廟片區及平安享堂路東片區、廣場東片區、新安路西片區等重點區域征遷工作。繼續實施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1841套,完成1萬戶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任務。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局,海東城市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

5. 改善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實施京藏高速樂都西雨潤互通、平安園藝場互通,省道206線街子至隆務段、小峽口改擴建,平大高速街子出入口改造,民小公路河湟新區、平安、樂都出入口改造及循化縣城南環路改造提升等“暢通海東”工程。全面實施海東城鄉供水安全與保障工程。堅持“有溫度”的城市管理理念,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精細化水平。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6. 深入推進全域綠化。實施南北山綠化、黃河和大通河流域生態景觀修復等重大項目。繼續推進湟水河谷“三大峽口”“十大濕地”生態修復建設和城市綠地、城市道路、城區出入口等重點片區綠化,完成樂都核心區15條道路綠化、三河濕地公園綠化等工程,不斷完善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加快建設海東國家級森林城市。繼續打造春秋兩季義務植樹百萬人“大會戰”金名片,全年完成國土綠化80萬畝以上。

牽頭單位:市林草局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7. 全面推進污染防治。加快實施重點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項目,以及農村環境整治提標升級改造,重點旅游區、宗教場所污水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大氣、水、土壤、農村人居環境、農業面源、廢棄礦山等領域污染治理。進一步完善“抑塵、減煤、控車、治企”措施,強化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林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8. 積極推進核心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海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導,全面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樂都區、平安區各2個社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海東工業園區、民和縣、互助縣、循化縣、化隆縣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確保年底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城管局、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9. 從嚴從實完成問題整改。全面完成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生態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為抓手,切實從嚴從實推進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林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0. 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木里礦區非法開采為鏡鑒,扎實開展全市各類礦山資源整治及周邊生態修復工程,推動礦山開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力爭全市大中型綠色礦山比例達80%以上。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林草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1.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抓好黃河、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綜合整治,確保三條大河清水出城出省。

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12.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鼓勵電解鋁、鐵合金、水泥等高耗能行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西部水電電解槽技改、天利硅業礦熱爐技改等項目建設。加快實施貴強新材料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鈦青鍛4萬件鈦合金模鍛制造等項目,力促易華錄數據湖產業園(一期)、青海百德6.5萬噸牦牛藏羊全產業鏈生產加工、青海詠茂祥3萬噸堅果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資,形成新的增長點。

牽頭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工業信息化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3. 加快清潔能源建設。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統籌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能源開發體系。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水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4. 積極打造生態產業。積極探索“生態+”模式,發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生態產業,打造海東沿黃生態景觀長廊。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5.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積極承接以光電產業、電子產品制造等為重點的信息科技產業,不斷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壯大以移動通訊設備組裝為核心的全省高新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落實拉面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青繡”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青稞酒產業振興計劃。立足富硒馬鈴薯、富硒大蒜、富硒雞蛋、富硒燕麥、富硒牛羊肉等富硒農產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牽頭單位:市工業信息化局

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河湟新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品牌產業促進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6. 大力發展生態文旅產業。繼續推進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引領河湟文化傳承發展。加快打造“一圈三線”旅游環線,全面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園5A級景區、瞿曇寺、孟達天池等“王牌”景區內涵。加快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二期、官亭古鎮等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樂都卯寨、互助卓扎灘等鄉村旅游景點功能提升。高質量舉辦“青海年·醉海東”、河湟文化藝術節、黃河頌大合唱系列活動、全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會、首屆海東旅游商品創意大賽。舉辦好全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青海海東沿黃馬拉松賽等品牌文體活動。

牽頭單位:市文體旅游廣電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

17. 立足海東資源稟賦,全力打造高原富硒品牌,組建富硒農業研究院。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8.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落實《海東市美麗鄉村建設條例》,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垃圾填埋、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工程,讓鄉村更優美、農民更幸福。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9. 實施鄉村振興示范試點村建設。完成2018年、2019年9個省級示范試點村建設,加快2020年6個省級示范試點村建設進度,爭取2021年6個省級示范試點村落地實施。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0. 全面開展鄉村文化振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人民群眾注重弘揚河湟文化,保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等歷史風貌。全面落實《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繼續打造“善行海東”道德品牌,弘揚文明新風,實現山美、水美、人更美。

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廣電局

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1. 推進有機農業典型區建設。實施“兩減”96萬畝以上,飼料種植100萬畝。抓好百萬頭生豬生產基地建設,新建規模化養殖場7個,扶持建設家庭牧場和規模養殖戶2萬個。鞏固提升互助、樂都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和“黃河彩籃”蔬菜種植基地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青稞產業園、牦牛產業園、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創建平北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引勝溝綠色蔬菜產業園,提質改造老舊溫室3000棟。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林草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聯社,海東高原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青海河湟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

22. 切實抓好農業用地治理。抓好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推進黃河和湟水河沿岸撂荒地復耕復種,確保“糧食安全”。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不斷創新體制機制

23. 構建生態建設宣教機制。堅持生態文明教育從基礎抓起,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進校園、進家庭、進園區、進機關。把生態文明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納入普法宣傳教育重點內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部門普法責任制,深入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依法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作斗爭的意識和能力。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

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4. 健全綠色消費機制。配合相關部門完善各類節能產品補貼政策,健全售后服務體系,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倡導自備洗漱用品和餐具,減少賓館、酒店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制定禮品、食品、保健品等重點領域包裝標準,限制過度包裝。提倡使用太陽能、地源熱泵等新型家庭能源形式,廣泛使用可再生的能源產品。繼續在餐飲企業、單位食堂、家庭,開展反食品浪費行動。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直機關事務局

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5. 推行綠色辦公制度。黨政機關辦公設備及辦公家具配備應優先選擇綠色產品。利用“互聯網+”,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能在公文網傳輸的文件,一律按規定傳輸,避免資源浪費。領導干部要盡量利用微信、QQ、OA系統等互聯網產品,審閱呈遞的文件資料。定期舉辦文明單位、標兵單位創建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領導干部自覺踐行綠色辦公制度。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宣傳和創建活動,制定實施方案,定期督查推進情況。嚴格落實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政策,強化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示范帶頭作用。

牽頭單位:市直機關事務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6. 健全生態建設考核機制。建立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考核獎懲機制,加大對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內容的考核力度,引導各級黨政機關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根據區域主體功能定位,有針對性地實行差異化考核。研究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辦法,開展年度評價。按照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對各地資源利用、環境質量、生態保護等綠色發展指標實施年度評價。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強化審計結果運用。

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市審計局

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7. 健全生態環境監督防范機制。健全舉報、聽證、輿論和公眾監督等制度,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作用,設置社區、鄉村生態文明監督員,引進社會監督人員,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監督體系。建立法律援助體系,支持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司法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8. 加強人才培育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持續為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綠色生產等方面培養和引進重點領域學科帶頭人,以及科研和專業技術人員及團隊。

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

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成立推進生態建設的專項領導小組,負責具體任務的安排部署、協調組織、督導檢查等工作。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示范帶頭作用,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切實把生態建設作為“分內事”和“責任田”,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落實、親自推動,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廣泛宣傳動員。要堅持“全民動員、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原則,各縣區要制定具體的宣傳工作方案,采取更換宣傳欄內容、懸掛橫幅、電子屏宣傳、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舉辦生態建設知識講座等形式,大力宣傳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工作的意義,教育人民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不斷擴大宣傳教育動員工作覆蓋面和滲透力,持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醫院、進施工現場,大力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多方力量,推進生態建設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

(三)合力聯合推進。各縣區、各相關單位切實履行職責,形成上下聯動、嚴格協同、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環保執法力量,暢通信息共享渠道,開展環境聯合執法檢查及各類專項行動,合力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四)嚴格督查考核。加強動態管理和分類指導,對生態建設任務開展情況進行定期督查和通報,督促扎實推進,確保生態建設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