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9 10:07
來源: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日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駐冀中央主流媒體和省級主流媒體共同評選出了2020年度河北省十大生態環境新聞,藍天保衛戰取得關鍵性勝利、碧水保衛戰成績斐然、凈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圓滿收官等十條新聞入選。
01
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保衛戰取得關鍵性勝利
2020年,我省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連續組織開展秋冬季攻堅、揚塵污染防治攻堅、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會戰、大氣污染防治集中攻堅等專項行動,打出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組合拳”,藍天保衛戰取得關鍵性勝利。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優于全年目標7.8個百分點,特別是4月至9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連續6個月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創2013年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達到256天,較上年增加30天,優良天數比率69.9%,優于年度目標1.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兩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和“十三五”規劃目標。
2020年12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對我省打贏藍天保衛戰成效進行全面、深度報道,宣傳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在全國樹立了河北良好形象。
02
全省優良水體比例“十三五”以來最好,碧水保衛戰成績斐然
2020年,全省74個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優良)的斷面比例達到67.6%,優于年度目標1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全部消除,優于年度目標25.7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超額完成“水十條”“十三五”地表水環境改善目標任務,國考劣V類斷面全部消除,消除個數居全國前列。白洋淀主要入淀河流水質達到Ⅳ類,湖心區水質達到Ⅳ類,總體水質為十年來最好水平。
全省聚焦“提優良、消劣五”核心目標任務,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減排擴容為抓手,以流域分區管理為基礎,突出抓好白洋淀流域、京津冀水源涵養區、冬奧會等重點區域綜合治理;不斷創新完善水環境治理考核體系,按月通報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修訂完善省內跨界斷面生態補償金扣繳制度,有力調動地方積極性,打通水環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03
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凈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0年,我省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根據農用地土壤狀況詳查數據,將全省耕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三類,對未污染耕地全面加強保護,對存在污染的耕地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輪耕休耕、退耕還林還草等綜合措施,開展治理修復。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強化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和土地征收、收回、收購重點環節風險管控,嚴格落實“凈地”供應制度,全年未發現污染地塊違規開發利用問題。
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我省加大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力度,全省1202個地塊信息錄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135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源完成排查整治,危險廢物非法處置、非法傾倒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欒城和趙縣2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經驗被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
04
實施“三線一單”分區管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建立健全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省劃定1987個環境管控單元,確定了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針對三類不同的管控單元,實施全省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
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2020年,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唐山遷西縣、石家莊井陘縣分別獲得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05
制修訂四部地方法規規章,形成河北特色超低排放標準體系
堅持依法治污,2020年是我省立法和標準制定成效最明顯的一年,制修訂四部地方法規規章,編制9項排放標準或技術規程,形成了河北特色的超低排放法規標準體系,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法治保障。
地方立法取得突破性進展。河北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關于加強船舶大氣污染防治的若干規定、河北省揚塵污染防治辦法等四部地方法規、規章頒布實施,填補多項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空白。其中,《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作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基礎性、統領性、綜合性的地方性法規,為其他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提供了指引。《河北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成為京津冀協同立法的標志性成果。
形成河北特色超低排放標準體系。制定發布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鍋爐4項行業大氣污染物或超低排放地方標準,與之前已實施的鋼鐵、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共同構建起了具有河北特色的超低排放標準體系。此外,修訂《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發布《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技術規范》等5項技術標準或規范,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實現污染減排提供保障。
06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圓滿收官
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13條國考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斷面,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入海口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標準,達標率100%,其中達到Ⅲ類以上優良水質河流6條;近岸海域國考監測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自2018年起連續三年穩定達到100%。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河北省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范、旅游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突出抓好入海河流綜合治理,推行水污染物排??偭靠刂?,持續削減總氮等污染物入河入海量,連續兩年實現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建立了省、市、縣、基層四級灣長及灣長制辦公室組織體系,初步建立了陸海協同聯治的海洋環境治理新模式,沿海三市修復岸線17公里,修復濱海濕地1229公頃,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生態修復目標。
07
出臺15條支持服務舉措,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出臺《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支持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舉措》,全面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保障全省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15條舉措分為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升生態環境政務服務能力、創新生態環境差異化監管措施、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四方面。
落實15條舉措要求,河北省建立起了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對民生類、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項目,實行環評審批豁免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將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企業(項目)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清單內企業,鼓勵主動完善“非現場”監控設施,倡導企業自律減排,除信訪舉報核實等情形外,不進行現場執法。
08
精準治污嚴防“一刀切”,差異化網格化等監管措施落地見效
我省將6萬余家涉氣工業企業納入減排清單。在此基礎上,分A、B、C、D四個等級和引領性、非引領性,對47個重點行業約3.6萬家重點企業實施績效評級,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管控。完善正面清單制度,將疫情防控重點企業項目、重點工程項目等六類企業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支持企業(項目)生產建設。
建立生態環境執法指揮調度大數據平臺,整合無人機飛檢、分表計電、在線監測等非現場執法手段,對重點排污企業、移動污染源、露天焚燒等實時在線監控;同時,將全省執法人員納入平臺,實現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的“一鍵式”管理調度。
堅持技防與人防相結合,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制,出臺網格化環境監督管理與評估考核辦法,對各級各部門網格化監管職責、具體任務、考核辦法等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提升監管效能。
09
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未來5年工作方案全國轉發推廣
自2018年8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來,河北因地制宜、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完成1.2萬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3.5萬個村莊污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管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8年的11%提升到26%,圓滿完成了3年目標任務,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全覆蓋。
2020年底,《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發,這一文件被生態環境部轉發推廣,要求各地學習借鑒。方案既落實了國家總體部署,又充分結合地方實際,體現了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分區分類治理思路,目標明確、措施有效,在治理模式、地方考核、企業信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創新性,為北方地區污水治理探索了路徑。
10
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河北省率先在生態環境系統開展巡察
河北省是全國率先開展生態環境系統巡察的省份。河北省生態環境廳作為河北省首批開展巡察工作的省直單位之一,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了對廊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和省生態環境廳第一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的巡察試點工作,對第一輪被巡察單位開展巡察“回頭看”。全省初步形成了“廳黨組巡察市局黨組、市局黨組巡察縣(市、區)分局黨組”的監督格局。
通過開展巡察工作,河北省探索出了適合生態環境系統的巡察方式方法,完善了巡察制度,提高了巡察質量,推進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將巡察結果和巡察整改情況作為干部評價考核、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真正做到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為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