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5 09:0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12月9日,光大環境宣布,于近日獲CDP2020年氣候變化“A-”評級
12月,光大環境第三季度公眾開放工作成果獲生態環境部領導批示肯定
11月,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當選“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11月,光大環境榮獲“2020年度綠色發展典型案例企業”稱號
11月,光大環境榮獲“新時代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稱號,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榮獲“2020年度企業文化杰出人物”稱號
11月17日,光大環境宣布,連續第五年獲納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
以上是光大環境在2020年年底連續獲得的各項榮譽。這些榮譽是社會對光大環境一年中取得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和嘉獎,回顧這一年,光大環境在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態環境集團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奮力奔跑!
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環保政策法規的落實年、考核年,更是環保產業沖刺落地的關鍵年、大考年。光大環境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聚人心,以多人一分的擔當精神,勝人一籌的奮斗姿態,向國家、集團、股東、民眾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大國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后,光大環境第一時間作出工作部署,全面動員,總裁王天義親自掛帥,指揮應對疫情,要求各部門、各板塊把工作落到實處。光大環境總部各部門積極響應號召,各層級相關負責人上下協同,有序開展工作。
作為環保行業領軍企業,光大環境在疫情防控期間防疫生產兩手抓,勇擔央企責任,在全國100多個城市投運的200多家項目,逾萬名員工堅守崗位,堅持生產,達標排放,保障城市環境治理,始終維護著城市生產與生活的正常運行。
數據顯示,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光大環境累計處理生活垃圾約206.83萬噸、醫療垃圾約4030.44噸、定點醫院或隔離區生活垃圾約1,522.54噸、廢口罩約86.86噸、滲濾液約32.29萬立方米、水處理規模逾12,306.49萬立方米,產生的發電量約8,1462.16萬千瓦時、上網電量約68,199.91萬千瓦時,在確保各地環境安全的同時,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綠色電力。
同時,作為全球知名環保企業,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海外項目所在地抗疫工作,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光大環境通過轄屬波蘭企業Novago公司向波蘭多地捐贈防護口罩、額溫槍、防護服等緊缺防疫物資,為當地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援,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贊揚。
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總裁王天義表示,光大環境作為大國央企,始終堅持“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企業追求。盡管受到疫情、行業政策調整等重大影響,但全體同仁直面挑戰、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守正出新,各項工作均穩步推進,取得可喜進展。
中期業績優于預期 環保龍頭地位穩固
8月13日,光大環境發布中期業績,上半年收益183.77億港元,同比增長13%,現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環境企業和全球最大的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兩項核心指標連續兩年位居國內143家涉環保上市公司之首。
中期財報顯示,截至上半年,光大環境已落實逾430個環保項目,總投資超過人民幣1,300億元,業務遍及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的190多個地區,海外業務布局德國、波蘭及越南市場。
光大環境旗下環保能源板塊及綠色環保板塊共落實垃圾發電項目154個(包括2個委托運營項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34,410噸;運營垃圾發電項目92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75,900噸;在建垃圾發電項目47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41,200噸;籌建垃圾發電項目15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7,310噸。
光大環境近期部分投產項目
預計到年底,光大環境運營垃圾發電項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將接近甚至超過10萬噸/日,進一步鞏固其行業龍頭的地位。
科技賦能 光大制造
2018年,光大環境自主研發制造的國產首臺(套)850噸/日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爐排在常州完成總裝調試,成功下線。
2020年7月8日,同樣是在常州,光大環境國產首臺(套)1000噸/日爐排在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廠區正式下線。
1000噸/日爐排的成功研發及正式下線,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還打破了國外進口設備的壟斷,標志著光大環境的研發制造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推動我國垃圾焚燒行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同日,常州還與光大環境簽訂了不低于10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涉及環保、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據了解,光大環境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是光大環境旗下的裝備制造板塊,也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垃圾處理設備供應商之一,提供全國領先的生活垃圾焚燒成套設備、煙氣凈化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污泥處理設備、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等多項產品。
為支持光大環境生態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光大環境還將光大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調整為新的業務板塊,即環境規劃板塊。光大環境將依托光大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為主要平臺,確立以環保和能源領域業務為主要發展方向,深度打造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業務寬度,攻堅技術深度,定位一流國家級規劃設計院。
在中期財報中,光大環境表示已實質性完成于香港、深圳、南京、青島的“一院四城”科技創新研發體系布局,并已具備300噸╱日至1,000噸╱日全系列垃圾焚燒處理線設計能力,設計咨詢業務進一步拓展至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爐渣綜合利用、醫廢處理等領域,可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戰略構想,保障科技研發的實效產出,并為其他業務板塊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光大環境還提到了在技術研發方面的一些成果:“一鍵啟停”智慧化技術改造于江陰垃圾發電項目三期取得成功;完成飛灰等離子熔融技術科技成果鑒定;自動燃燒控制(ACC)系統于博羅垃圾發電項目穩定運行;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濕法脫酸課題已于常州項目通過“72+24”小時驗收,標志著在超低排放技術領域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光大青島理工環境技術研究院(“青島研究院”)憑借出色的水樣二噁英檢測技術能力,在環境資源協會組織的國際檢測能力驗證中獲得“卓越實驗室”榮譽認證,標志著該院二噁英檢測能力已達國際水平。
目前,光大環境是全世界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領域獲取專利數最多的企業,擁有授權專利917項,發明授權108項,實用新型725項,另有軟件著作權79項,及外觀專利5項。
廠界開放 破解鄰避困局
2018年11月9日,光大環境在旗下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舉行環保設施整體向公眾開放啟動儀式。光大環境表示,堅決響應國家號召,三年內向公眾開放公司旗下各業務領域的77個環保運營項目,并不斷增加開放數量,不斷提高開放效果。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可以激發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可以有效消除“鄰避”,降低“鄰避效應”帶來的治理成本。
目前,光大環境成為中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時間最早、開放規模最大、開放效果最好的企業,在行業內實現了“五個率先”:一是率先在國內推動采用歐盟2000標準建設垃圾發電項目;二是率先推行排放指標與項目當地環保部門在線聯網,主動接受當地政府部門及公眾監督;三是率先對外披露所有運營垃圾發電項目的排放標準及環境管理信息;四是率先實行公眾開放活動,每年接待數以十萬計的群眾走進光大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項目進行參觀、交流;五是率先以公司整體名義向公眾開放。接下來,光大環境還將陸續推出更有力度的新的率先行動。
近日,光大環境2020年第三季度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成果獲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批示肯定,并要求光大環境再接再厲。
光大環境常州垃圾發電項目是我國首個建設在居民社區里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距離最近的居民區不足200米,于2008年11月投入商業運行,在此之前,這里還是一所環境衛生綜合廠,垃圾露天堆放、焚燒工藝落后,周邊居民不堪其擾。
為了破解“鄰避”效應,常州項目使出的“絕招”就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打造利益共同體。2019年,光大環境投資1.4億元人民幣啟動了提標改造工程,拆除圍墻,增設大量惠民便民設施,把項目完全置于公眾監督下。
2020年7月8日,這座中國最近民居的垃圾發電項目正式開放廠界,成為中國首座無圍墻、全開放、超低排放、建有便民惠民設施的“鄰利型”垃圾發電廠,同時秋白書苑(遙觀)圖書館也正式對外開放,真正完成由“閑人免進”到“城市客廳”的轉變,實現“政企民”利益共同體。
常州垃圾發電項目建成12年來,在確保安全和達標排放的同時,項目始終堅持“垃圾發電,與民為鄰”破解鄰避困局,其創新實踐入選了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發展改革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干部讀本。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光大環境開放項目數量101個,共有35個環保項目列入《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開放項目累計接待社會公眾超1600批次,合計人數超3萬人,各類環保項目參觀人員范圍涵蓋學校師生、機關人員、科研機構、關注環保事業的市民、社會民間環保團體、媒體機構等社會群眾。
更名彰顯主業 整裝待發啟新程!
2020年9月16日,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欣然宣布,將公司名稱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自2020年9月10日起生效。光大環境方面表示,新名稱中的核心詞“環境”言簡意賅,體現了公司的全周期發展思路,在夯實傳統業務的同時,在相關新領域尋求突破,打造新的增長動能。
光大環境自2003年確立以環保為主營業務方向后,歷經十余年潛心耕耘,全面布局全產業鏈,已實現了“兩個最大”,即中國最大環境企業,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成就了“兩個最佳”,連續4年獲評“亞洲最受尊崇企業”,并榮膺“香港十大企業管治最佳上市公司”稱號;打造了“一個范例”,即常州垃圾發電項目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5個中央文明委重點工作項目基層聯系點之一。
下一步,光大環境將持續做好焚燒、園區、產業鏈、板塊“四大協同”,實現建造收益占比與運營收益占比、處理費收益與電費收益、發電業務收益占比與非發電業務收益占比“三個反轉”,有序拓展國內垃圾焚燒、“參股+雙委托”、“一帶一路”海外地區等“三個市場”,重點拓展盈利能力強、現金流好、風險系數小的相對輕資產的項目,繼續優化投資管理和工資管理,推動公司戰略轉型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相關工作方案,優化品牌建設,進一步將常州垃圾發電項目打造成為中央文明委重點工作的調研點、觀測點和示范點,助力人居環境的高質量發展。
未來,光大環境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圍繞“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全面布局,加快推動戰略轉型與高質量發展,以公司更名為契機,優化品牌建設,堅定于大環境領域深耕細作,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勇敢進軍環保類民品市場,做強“政品”“民品”兩類產品,平衡好輕、重資產兩類投資,拓展好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更好地聚焦環境業務發展,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生態環境集團。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