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8 09:0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近日,上實集團旗下上海上實長三角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入股中國固廢治理領域第二大企業——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協議簽約儀式在康恒環境上海總部舉行。
上實集團此次入股康恒環境,引發了國內環保行業與資本市場極大的關注。成立于2008年的康恒環境,是一家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城市固廢處置服務商,其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建設-運營(PPP)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EPC)兩部分。截至2020年9月,康恒環境累計取得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近60個,日處理生活垃圾超8萬噸。無論是垃圾處理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康恒環境都是中國固廢治理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資本市場極具戰略意義的標的。
此次入股康恒環境,被視為上實集團在固廢治理領域的里程碑之舉,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入股康恒環境之前,上實集團已擁有在新加坡和香港兩地上市的水務投資服務綜合企業上海實業環境控股有限公司(BHK.SG/807.HK),亦是星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同時也是粵豐環保(1381.HK)及中環水務的重要股東。截至目前,上實集團總計持有五家中國環保新基建產業的頭部企業,資產組合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成為中國環保行業重要的投資者之一。入股康恒環境,進一步提升了上實集團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行業地位,同時也與已有的基建環境板塊業務形成協同效應,迅速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上實集團總裁周軍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上實集團總裁周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實集團是上海在境外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其市場化、國際化經驗,及“立足香港、依托上海、服務國家戰略、走國際化道路”的發展戰略,深度契合康恒環境緊扣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歷史機遇、實現“海外再造一個康恒”的發展目標,合作將有利于康恒環境深化國內環保協同業務拓展,加快國際化布局與發展。
周軍說:十四五期間,國家生態建設進入關鍵期,國家將繼續加大投入進行環保治理。作為上海最重要的國企之一,上實集團有責任充分發揮資本的行業引領作用,面向2035年,繼續致力于美麗中國建設。
作為中國固廢治理行業領軍企業,康恒環境始終致力于固廢資源化技術的革新、管理模式的創新,被喻為“固廢科學家”。不久前,繼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康恒環境的技術實力再次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由康恒環境牽頭成立的《垃圾焚燒設施高效協同處置工業有機固廢關鍵技術》項目,獲批為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該項目致力于提升我國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擴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將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驅動。幾乎同時,康恒環境又從346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服務中心)中脫穎而出,獲評上海市市級優秀建站單位。截止目前,康恒環境已累計取得30余項科研成果,申請國家專利近300項,參與制訂國家行業標準近20項,是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這兩大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主要成員單位。
早在2014年,中國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中信產業基金,先于上實集團,入股康恒環境,助力當時為全球第一大機械爐排爐技術和設備供應商的康恒環境,加速轉型成為以投資、建設、運營為業務重點的固廢綜合治理全產業鏈服務商。業界普遍認為,此次上實集團的加入,將使康恒環境再次實現重大飛躍。
康恒環境董事長兼CEO龍吉生博士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康恒環境董事長兼CEO龍吉生博士多次提及“一起做點事”的公司理念。康恒環境一直呼吁行業同仁,攜手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共同打造行業健康生態圈。
為此,在2018年12月慶祝康恒環境成立10周年之際,康恒環境發起成立了“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技術聯盟”,旨在聯合行業技術力量,針對垃圾焚燒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點、痛點展開攻關;還獨家承辦了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公益論壇——小蜜蜂論壇,以一顆公益心,凝聚行業力量,探討行業共性問題,培養環保人才,傳播環保知識;在商業生態建設上,康恒環境更是主張攜手并進、抱團出海,將固廢治理打造為中國又一張靚麗的國際名片。
憑借先進的技術與優質的服務,康恒環境與國際資本與機構有著廣泛的合作,先后與中投公司、法國國家投資銀行及法國夸德國際公司簽署“四方合作協議”,鎖定近20億歐元項目;與亞洲開發銀行簽署貸款協議,支持低碳靜脈產業園建設;與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非洲和葡語系國家開展項目投資合作。
龍吉生表示:與上實集團“聯姻”,雙方將形成合力,繼續以科學家的嚴謹、專業,向全球輸出專業化、系統化、精細化的固廢治理技術與服務,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和建設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