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4 13:3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18日,在“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上,首創環境憑借著強大的綜合實力獲評“2020年度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這是首創環境自2011年起連續第九年獲此殊榮。
戴小東
論壇現場,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北京首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小東現場發表了演講。論壇現場,戴小東重點闡述了固廢行業“輕重”資產之變,以及“重轉輕”的幾種可行路徑。同時他也透露,“十四五”期間,首創環境將在輕資產領域集中發力,以技術引領打造首創環境的“輕資產模式”!
固廢行業的“輕”“重”之變
戴小東表示,在固廢行業中,大多數企業都是重資產型企業。行業發展前期確實也讓這些重資產企業獲益不少:1、通過BOT或PPP模式,幫助政府擺脫短期資產負債表限制的同時,解決當下的環保問題;2、助推行業發展由小到大,快速發展,從業企業規模迅速擴張,競爭實力快速提升;3、發展初期,因模式清晰,龐大固定資產和穩定現金流容易估值,資產變現能力強,受資本青睞,融資較容易。
今年開始,“重資產模式”在宏觀、行業和企業層面均遇到了一些困境,出現一些變化。
宏觀層面:1、全球經濟衰退,疊加疫情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影響固廢行業投資資金供給;2、供給側改革推動固廢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金融去杠桿,推高重資產持有風險和擴張速度;3、“穩中求進”的發展思路和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行業發展效率、效益提升。
行業和企業層面:1、“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垃圾焚燒廠的數量增加了303%,焚燒處理量增加了577%。“十四五”期間垃圾焚燒市場產能擴張空間有限,產能供給趨于飽和,資產變現能力下滑;2、補貼退坡帶來盈利風險;3、“重資產模式”的高固定資產投入和較長的投資回收期,帶來較大現金流壓力,推動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提升和權益的變動,使得企業資本市場估值受限;4、“重資產模式”競爭壁壘源于資本密度和規模效應,易模仿性較高。
輕資產轉型目的和意義
固廢處置產業微笑曲線
如圖所示,固廢處置產業鏈上原材料、零部件供應、環保設備生產工程建設等重資產類業務落在微笑曲線底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較弱。而技術和產品創新、技術服務、精益運營環節則落在微笑曲線高位,價值創造能力明顯強于重資產業務。
“輕資產模式”具備“高、輕、精”的三個基本特征,輕資產企業多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企業自身的研發、市場營銷以及后期提高服務等產業價值鏈中附加值較高的環節。
戴小東認為,固廢企業由“重”轉“輕”,既是應對當前多變的外部形勢的需要,也是企業追求自身高價值創造的必然選擇。
固廢企業實現輕資產化的可行路徑
戴小東表示,固廢企業實現輕資產化的可行路徑,主要有三種:
路徑一,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技術引領,構建在全鏈條或鏈條某一環節的技術優勢,并尋求技術優勢產業化落地, 形成核心產品和技術方案,將創新成果變現;
路徑二,通過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模式,使重資產變輕,提升資產周轉效率和現金流和利潤水平,提高投資收益;
路徑三,依靠技術密度和智力資本,提供綜合運營維護服務。
但三種路徑都有一定的弊端。其中,第一種路徑難度較高,但可通過構建技術壁壘形成相對穩固的競爭優勢,獲取較高利潤;第二種雖實現了資產的輕量化,但其對應的產業鏈環節價值創造能力弱,且該模式易模仿性高;第三種路徑仍需以技術優勢為前提。
首創環境的輕資產戰略
首創環境基于對行業發展痛點的認知、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和對其資產模式的深度思考,確定了科技創新引領的輕資產發展戰略,期望通過核心技術突破,構建技術壁壘,形成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戴小東介紹,首創環境的輕資產戰略,分為三步:
第一步,以重養輕。以重資產業務(焚燒、危廢等)為依托,圍繞解決重資產業務技術痛點、難點,開展技術創新,使運營項目提質增效;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固廢行業市場、技術特點,通過技術自主研發、外部技術整合等措施,探索新的細分市場需求。
第二步,輕重并舉。推進面向重資產業務的技術設計方案、服務方案產品化,通過內部的應用實踐,進而推動核心技術向外部市場拓展,提升核心技術變現能力;以技術驅動,通過“輕資產模式”重點拓展新業務領域,提高輕資產業務權重,打造輕重平衡,維持企業靈活性。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